當免下載安裝App成為趨勢,開發(fā)者如何突圍?
編輯導語:當手機應用變得更輕,用戶可以更輕量、便捷地使用APP的核心功能,并且不降低產品的使用體驗。而這一趨勢,于開發(fā)者而言會帶來什么挑戰(zhàn)?快應用的打法,可以激發(fā)移動應用生態(tài)的新活力嗎?
2014年,有人這樣預測未來的移動互聯(lián)網:有限個超級APP+無數個Web?APP。
彼時,人們對于Web?APP應該怎樣翻譯還沒能達成共識,媒體叫它云應用、輕應用,大眾聽得云里霧里。后來,它們被叫做小程序、快應用,逐漸走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預測落進現實,一場變革早已悄然開啟。
一、手機應用更輕了
2016年,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演講時宣布,微信將推出“應用號”,可以完成一些APP的部分功能。這是微信小程序的前身,定位于即用即走,為用戶節(jié)約時間。
2017年9月,支付寶小程序開放公測,主打商業(yè)和生活服務,如水電費支付、信用卡還款、掃共享單車,這些以前原本需要專門下載一個APP完成的任務,如今通過一個個小程序就能完成。
讓用戶在不下載APP的情況下使用APP里的功能,這個設定和蘋果App?Clip也有點相似。
2020年,蘋果在開發(fā)者大會上發(fā)布了App?Clip,這個功能又被民間稱為蘋果小程序,它提供了一種“即時使用”的方式,用戶無需在App store里下載完整的APP,就可以基于蘋果提供的各種喚醒方式,在需要時使用APP的部分核心功能。
App?Clip的體積很小,壓縮前體積最大不超過10M,因此可以保證響應的及時性,適合在特定場景下,為用戶提供快捷的APP使用體驗。
蘋果官網曾用購買咖啡的場景舉例,如果你想去一家咖啡店買一杯咖啡,但發(fā)現收銀臺排隊的人很多,就可以用蘋果手機自帶的工具掃描咖啡廳的App?Clip二維碼下單,無需再花費時間下載咖啡廳的APP。
App Clip是輕應用,蘋果為了給用戶更輕松、簡單的感覺,在系統(tǒng)UI上不會直接體現「安裝」、「下載」這樣的字眼,而是直接顯示「打開」,App?Clip的存在周期由系統(tǒng)接管,用戶在使用完App Clip一段時間后,如果沒有再打開,系統(tǒng)就會自動清除掉App Clip和響應的數據。
對于用戶而言,App?Clip適合的場景有兩類,高頻輕量級服務和低頻剛需服務,既能滿足用戶突發(fā)、偶爾的需求,又不會占用太多空間。
互聯(lián)網頭部大廠與科技廠商做出了共同的選擇:從動輒幾十上百兆的APP向無需安裝,即搜即用的Web?app遷移。幾年前起,各家就在這一路線上持續(xù)投入,并且逐年明確發(fā)展的方向。
或許在下一個五年,我們回頭看時會意識到,原來我們處在一個元年,即“原生應用”向“即點即用的服務”升級的元年。
從用戶視角里看,是越來越多應用變輕了。
二、藏在「快應用」里的機會
2018年3月,由華為、聯(lián)想、中興等九大手機廠商共同主辦的快應用聯(lián)盟正式對外發(fā)布,國內頭部手機廠商齊聚在一個牌桌,預示著移動應用的新生態(tài)正在到來。
快應用框架深度集成進各廠商手機系統(tǒng)中,可以在操作系統(tǒng)層面實現用戶需求與應用服務間的無縫連接,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和應用服務的轉化效率,同時支持生成桌面圖標等留存能力。
從產品特性上來看,快應用和微信小程序相似,不同的是入口,快應用接入手機系統(tǒng),小程序只能從微信打開。
和微信小程序相比,快應用的位置似乎有點“小透明”。如今,快應用迎來第五個年頭,是“五年陳”還是“五年沉”,很多人心中不免打一個問號。
但官方數據顯示,快應用聯(lián)盟活躍用戶逐年攀升,2022年月活已超過5億,覆蓋國內50%移動互聯(lián)網用戶。
逐年增長的用戶體量印證著快應用的價值。對于用戶而言,快應用“即點即用”的特性免去了原生應用下載安裝的過程,節(jié)省了大部分流量消耗與等待時間。
其次,快應用無需占據手機內存,以1GB的手機內存為例,用戶大約可以安裝20-30個安卓應用,但可以使用500-1000個快應用。
相較于微信小程序,快應用的入口更多,從應用商店、快應用中心、瀏覽器等入口都可以喚醒快應用,應用場景更豐富。
張小龍在接受采訪時,很多次提到希望用戶在微信“用完即走”。小程序也遵循了這樣的理念,用戶用完小程序后,往往不會想到再打開。
但這與開發(fā)者的訴求是矛盾的,開發(fā)者希望盡可能與用戶建立聯(lián)系,持續(xù)為用戶提供服務,創(chuàng)造價值。
在這點上,快應用瞄準開發(fā)者的需求,為開發(fā)者提供更多鏈接用戶的方式,比如用戶使用過快應用就會在「最近」留下入口,還可以一鍵添加到桌面,像完整版的APP一樣。
快應用賦予開發(fā)者主動喚醒用戶等多項權利,在華為設備中,開發(fā)者想激活用戶時,可以使用快應用中的服務消息、小紅點、push等功能,形成粘性,避免被用戶遺忘。
另一方面,對于開發(fā)者來說,傳統(tǒng)APP開發(fā)成本高,驗證周期長,在短時間內難以獲得收益回報。
在早些年,開發(fā)者可以靠著各類新奇的設定,去吸引用戶主動搜索下載,但如今,用戶常常打開的APP只剩下幾個頭部應用,除非在特定場景下,人們不再有耐心與時間去下載新鮮應用。
而快應用在做的事情,就是結合生活中的各個實際場景,為用戶提供輕量級的APP使用體驗,再通過一系列留存促活手段,持續(xù)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不斷產生價值,形成更完整的閉環(huán)。
在移動互聯(lián)網流量近乎枯竭的當下,快應用的這套打法仍然存在著機會。
三、抓住技術紅利
1. 高效促活留存,低成本開發(fā)上線
快應用提供桌面圖標、快應用卡片、膠囊菜單等多個留存入口,幫助用戶高效管理快應用同時,增加快應用的留存及使用頻率。
在技術上,快應用開發(fā)門檻低,華為快應用提供IDE高效開發(fā)工具,幫助開發(fā)者快速上手開發(fā),開發(fā)者還可以使用小程序轉快應用工具,最快可在2兩天內將已有的小程序快速轉換為快應用。
2. 買量變現一體,可復制的成熟商業(yè)模式
華為快應用有兩種代表性盈利模式,第一種是展示廣告獲得收益,華為快應用擁有數百家頭部廣告主,覆蓋190+個行業(yè),在快應用內展示廣告,用戶查看或點擊,即可獲取廣告收入。將部分廣告收入用于買量,實現增長-變現的商業(yè)循環(huán)。
第二種是應用內付費,以二類電商為例,開發(fā)者可以自己選品,銷售商品,用戶在快應用內下單,開發(fā)者獲得收益。
快應用的技術門檻要求低,開發(fā)成本可控,僅需要較小的精力投入,即可開發(fā)出“小而美”的快應用,如記賬、計算器、二類電商等細分場景都很適合用快應用來承載。
快應用拉新成本很低,新用戶轉化率高,流失率低,手機廠商提供給快應用開發(fā)者很多系統(tǒng)級能力,幫助開發(fā)者高效獲客、留存、促活。
以華為為例,華為快應用為開發(fā)者提供渠道買量展示,用戶點擊后直接打開并引導加桌的完整流程,給用戶提供流暢體驗的同時,提升快應用開發(fā)者的獲客效率。
可以看出,快應用的「快」,不僅是面向用戶的“使用快”,還有面向開發(fā)者的“上手快”和“變現快”,為開發(fā)者打造業(yè)務全新增長引擎。
移動互聯(lián)網浪潮十幾年來,手機APP的形態(tài)經歷了數次迭代。如今,應用更輕,服務直達逐漸成為大趨勢,在這場變革下?lián)屨枷葯C,就是抓住了新一輪技術紅利。
3. 活動干貨安利
如果想了解更多快應用有關的信息,華為快應用團隊將在6月30日14:30將在線上舉辦一場分享沙龍,將圍繞分發(fā)流量、能力特性、商業(yè)變現三個方面為開發(fā)者講解快應用如何賦能
滿滿干貨之外,主辦方還為觀看直播的觀眾準備了包括華為P40 Pro+、華為MatePad?Pro、華為WATCH GT 2 Pro等福利,參與即可抽獎。掃描下方海報底部二維碼,即可報名直播沙龍,獲取抽獎編碼。
本文由 @張美芽 投稿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有一種東西叫pwa,可以了解一下
微信小程序也在一定方面幫我們縮小了手機內存,我的美團和餓了么都是直接在小程序上使用的
感覺免下載安裝app很好誒,可以節(jié)省很多空間,對那些只用幾次的應用來說太友好啦。
現在真的好多都是下載APP。真的是我服了,各種APP都是下載了就卸載
在快應用內展示廣告,用戶查看或點擊,即可獲取廣告收入
技術迭代越來越快,快應用打破了APP安裝的痛點,只為提供更加便捷的使用體驗
確實會方便很多
雖然感覺取代不了APP,但很看好快應用未來的趨勢
表示我已經在用快應用了嘿嘿
一直支持華為,支持支持
我掃碼報名了,能中個藍牙音箱也行??
快應用引領新潮流呀,棒呆了!
手機桌面應該干凈了不少
華為果真豪,線上沙龍直播禮品竟然有HUWEI P40 Pro+!
以后終于可以不用下載那么多APP了
發(fā)現了新大陸耶!華為快應用這個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