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關鍵節(jié)點,檢查你的搜索設計

2 評論 7327 瀏覽 52 收藏 13 分鐘

大部分app,都會有搜索功能,要做一個“能用”的搜索不難,設計得讓人“想用”就得費一番心思。本文作者從搜索鏈路出發(fā),分析三個關鍵節(jié)點中有哪些交互細節(jié)可以優(yōu)化,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搜索是大部分app的基礎功能,根據(jù)產品經理的要求去做一個“能用”的搜索不難,設計得讓人“想用”就要費一番心思。今天就從搜索鏈路出發(fā) ,看看三個關鍵節(jié)點中有哪些交互細節(jié)可以優(yōu)化。

一、搜索的發(fā)生

搜索是一個目的很聚焦的主動行為,用戶明確地知道自己“需要找什么”。它與推送信息流的出發(fā)點背道而馳:前者希望用戶一搜就跳轉離開,后者希望盡可能多的占據(jù)頁面停留時長。因此,當用戶有這樣明確的搜索動機時,我們需要做的是降低用戶的行為門檻,幫助他們快速發(fā)起搜索。

對于電商等強烈依賴搜索功能的產品類型,需要利用語音輸入(音頻搜索)、拍照識圖(圖像搜索)等多種交互方式解放用戶雙手,將原有信息輸入的行為成本轉移給系統(tǒng),讓搜索體驗更加便捷。

對于資訊類實時性較強的產品類型,可以將熱點作為搜索框的默認文本,讓入口承擔信息曝光的功能,引導用戶點擊,提升產品日活。

對于音樂、外賣等需要大數(shù)據(jù)準確分析用戶喜好的產品類型,也可以將推測內容作為默認文本,讓用戶覺得產品有讀心術,正好猜中自己想搜,提高用戶使用意愿。

可以總結為,搜索前的關鍵要素為【目標內容】+【搜索方式】。對于搜索功能需求程度高的產品,應強調搜索框,置于產品上方并和背景色形成反差對比;對于搜索需求程度較低的產品,將入口弱化為icon置于右上角即可。

二、搜索的輸入

在點擊搜索前,用戶已經形成“找什么”的意識;當激活輸入框時,用戶需要知道“怎么找”,這時需要引導用戶并幫助他們提升檢索效率。效率越高、準確度越高、用戶驚喜感也就越高。

1. 歷史記錄

多數(shù)搜索都會有歷史搜索記錄功能,通過關鍵詞喚起用戶的記憶,推測是否需要再次查詢,減少繁瑣的重復性操作和用戶的記憶負擔。

2. 熱門搜索

一部分用戶是【內部觸發(fā)】的搜索動機,清楚自己想搜的內容;而另一部分用戶則是【外部觸發(fā)】的,某些信息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產生的搜索動機。對于這部分用戶,搜索框可以提供這部分信息,增加推薦機制或熱門搜索的內容提示,喚起用戶的興趣。

形式上來說,弱一點的可以采用關鍵詞輪播挖掘用戶潛在的需求,強一點的將榜單與搜索進行了融合,增強內容的曝光,引導用戶直接跳轉落地頁。這些設計都是為了減少用戶到達結果的層級和阻力,便于行動的達成,增加用戶的使用頻率。

餓了么在給出建議選項時,采用了更靈活的跑馬燈效果。點擊IP或下滑一定距離,可滾動顯示數(shù)條推薦內容。這樣既不會打擾不需要推薦的用戶,又給糾結于搜什么的那部分用戶多樣化的選擇,整體交互動效也很流暢,細節(jié)充滿巧思。

3. 定向搜索

搜索方式幾乎都是全局搜索,除此之外也會結合由用戶主動選定的定向搜索。將結果頁的篩選操作前置,在輸入時預先設定搜索條件,不僅可以縮小搜索范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用戶可以搜索哪些類型的內容。

從結果上來說,引導用戶準確地定義搜索內容,能提高結果的準確率,最終提升檢索效率。但它的劣勢是增加了用戶的操作步驟,因此更適用于數(shù)據(jù)量大且重搜索的產品。

4. 聯(lián)想

在輸入時,如果能準備預判用戶可能要找的內容,便可以省去在結果頁跳轉的步驟,直接在搜索過程中跳轉,縮短用戶行為路徑。

大多數(shù)搜索在聯(lián)想時,根據(jù)一定邏輯羅列出包含關鍵詞的字段并高亮凸顯差異化;而微信在搜索時,還額外強調了“最常使用”、“使用過的”、“關注的”幾項內容,更貼近用戶所想,進一步提高了用戶觸達內容的效率。

5. 隱私

需要注意的是,大數(shù)據(jù)的推薦內容雖然帶來了“千人千面”的便利,但也會泄露用戶隱私?;趯@方面的顧慮,一些搜索增加了隱藏內容的開關;同理,歷史搜索通常也包含清除記錄功能,大多數(shù)是一鍵清空,比較細化的搜索還可以單獨刪除某些記錄,保留所需內容。

三、搜索的結果

無論搜索系統(tǒng)如何進化,仍然不可能完全準確地預測用戶正在尋找的搜索結果。由于搜索場景的龐大數(shù)據(jù)量,目標項無法通過外部分類或者翻頁快速定位找到,因此在結果頁更需要注重分發(fā)形式,想出更好的方法來解析和聚合可用的信息,降低用戶觸達自身所需內容的成本。

1. 搜索成功

當有數(shù)據(jù)內容時,需要在一定【搜索范圍】內,按照一定的【搜索規(guī)則】為用戶展示相關【搜索結果】。如何在若干條相似的搜索結果中,快速找出符合用戶期望的那條信息,是這一節(jié)點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

對技術同學來說,這涉及到多種數(shù)據(jù)維度指標計算,按照不同數(shù)據(jù)指標的權重高低,盡快在一堆整體差別不是很大的數(shù)據(jù)中,對信息進行排序和匹配,幫助用戶更快找到想要的數(shù)據(jù)。對設計同學來說,需要關注【排序規(guī)則】和【內容呈現(xiàn)】,靠信息層級的劃分,讓結果更清晰有序地呈現(xiàn)在用戶面前。

多內容類型平臺(如微信搜一搜)一般以內容類型作為分發(fā)依據(jù)(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序、表情等),同時支持搜索結果的二次篩選,通常采用標簽頁和下拉菜單式篩選器相結合的方式來呈現(xiàn)內容。

在綜合頁面中,通常采用異構體驗,來自多個類別的結果可以一起呈現(xiàn);在分類頁面中,則對聚集的同類結果采用同構體驗,僅在頁面之間進行差異化設計,讓每個單獨的界面都更易于瀏覽。

單一內容類型平臺(如mooc)一般以該內容的各類屬性(課程進度、內容質量等)作為分發(fā)依據(jù),結果通常全面遵循一種設計樣式來維護統(tǒng)一性。

2. 搜索失敗

1)系統(tǒng)未找到結果

在對全平臺內容執(zhí)行搜索的情況下無法找到精準匹配內容時,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輸入的類似亂碼,只能呈現(xiàn)空狀態(tài)給用戶;一種是對無結果的負面情況進行處理,比如拆解關鍵詞,找到一些包含目標詞的模糊搜索結果呈現(xiàn)給用戶。
這樣雖然不是完全命中目標項,但仍然有內容支撐搜索結果,使得用戶這次的交互行為變得有意義,而一個空結果頁面可能會造成用戶的挫敗感,降低用戶粘性。

PC端則更多將異常內容的反饋前置,在輸入時便顯示出沒有找到結果,減少用戶后續(xù)的往返操作步驟。

2)用戶未找到結果

淘寶的搜索有一個細節(jié):在初次輸入關鍵詞時,下方只有根據(jù)關鍵詞補充的后綴聯(lián)想;但當進入結果頁再點擊返回時,會判定用戶可能是沒有找到想要的而退出,這個時候會出現(xiàn)一個“猜你想搜”,里面的關鍵詞不限于用戶最開始輸入的,而可能是其它品牌同類產品或者換一種描述方式。

這樣會驅使已經中斷的用戶繼續(xù)去完成搜索這個行為,幫助用戶達成目標,從而提升搜索結果的點擊率以及后續(xù)的轉化。

3. 容錯

容錯功能很重要,系統(tǒng)能夠處理用戶不正確的搜索請求(如錯別字、拼寫問題),顯示糾錯后生成的最佳搜索結果。但這時也需要確保透明度和自由度,與用戶進行溝通,讓他們有自由選擇搜索結果的權利,而不是僅僅因為系統(tǒng)的推薦而只向某個預估方向探索。

四、搜索的可能性

互聯(lián)網(wǎng)業(yè)務的本質,是連接人、信息和服務。搜索在產品層面要做的也是讓更好和更合適的內容、服務,跟用戶之間產生更精準的連接。就如同微信團隊對搜一搜的解讀:“搜索需求不應該被框住,它應該出現(xiàn)在每一個好奇產生的地方?!?/p>

未來的搜索應該變得更開放,做好各個真實場景的搜索匹配,讓用戶在毫無感知的情況下完成一站式搜索,形成順暢的搜索體驗;而這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則需要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持續(xù)探索。

本文由 @晴宇宙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1

    來自上海 回復
  2. 11111111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