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跟60后的爸媽解釋“產(chǎn)品經(jīng)理”?
如何告訴60后的爸媽“我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
正所謂:產(chǎn)品就是用戶、場景和需求,再輔以解決方案。干吧!
一、用戶分析
1.用戶是誰?
- 我1960年出生的爸爸
- 我1961年出生的媽媽
2.用戶環(huán)境
(1)生活環(huán)境
我老媽:1961年出生在云南玉溪的一個小村莊,家庭就是一般的農(nóng)村家庭,餓不著,也吃不好。上面有1個姐姐,2個哥哥,作為家里的老幺,也算是幸福。后面跟我爸結(jié)婚,嫁到了一個距離家里3公里的地方,將近56年的歲月里,我媽一直就生活在那方圓幾公里的范圍內(nèi)。
我老爸:1960年出生在我外婆家旁邊的小村莊,家庭條件那是相當一般了,10多歲我奶就去世了。我爸作為家里的長子,自然就承擔了家庭的重擔,畢竟下有2個妹妹,一個弟弟。從小到大主要生活在那個小村莊里,之所以說“主要”,那是因為曾在北京打工,出過幾年遠門。
兩年前家里買了1臺電腦,有了網(wǎng)絡。
兩年前我給我爸買了第一臺智能手機,到現(xiàn)在會接打電話,會看網(wǎng)易新聞,但對于文字輸入型功能一竅不通,更復雜的,不好意思,暫時不會。
一年前我給我媽買了第一臺智能手機,到目前也僅僅只會接打電話和查看一眼微信,至于發(fā)短信、微信(主要是文字)這種“高科技”,那也是一竅不通。
(當然,打死我這文章也不會讓我爸媽看見的,各位看官不用擔心我的安危~)
(2)工作環(huán)境
我老媽:一輩子的農(nóng)民;
我老爸:一輩子的農(nóng)民,中間出過幾年遠門去干過建筑的活兒,偶爾也會干點零碎的活兒;我爸媽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真正臉朝黃土背朝天,主要以種植蔬菜、烤煙、水稻為主。恰巧又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玉溪,365天均可勞作,一年保守估計有300天在地里吧。至于收入,那您別問我,看看我現(xiàn)在在這里干嘛看官就知道了吧?
(當然,我以是農(nóng)民的兒子而自豪,不過收入我知道確實不多,能有口飽飯吃而已)
(3)文化程度
我媽初中畢業(yè),我爸小學畢業(yè)。相信你也知道,50年前學的知識,估計早就還給那些可愛的老師了吧。
(4)愛好
我老媽:如果信仰佛教不算愛好的話,那就只剩下廣場舞了;可惜,現(xiàn)在腿腳有病后,跳舞就像過年,每年有一次就不錯了。
我老爸:如果抽煙筒不算愛好的話,那就是麻將了。不管下地里干活多累、多晚,也不管第二天起得多早,總歸要去打把麻將。有時別的原因玩不了(比如錢輸沒了,哈哈),人都得去麻將館溜兩圈,看別人打也能待3、5個小時。
3.用戶畫像
此處算是拋磚引玉吧,做個簡易的移情圖畫像,關于更專業(yè)的用戶畫像,還請查看專業(yè)人士的文章。
二、場景分析
春節(jié)回家,簡單寒暄之后,接著就是爸爸的好酒,媽媽的好菜,開吃,閑余,少不了一番家長里短。二兩酒下肚,氣氛也熱絡了,爸媽的問題就接踵而至:
- 在北京過得好不好?
- 工作忙不忙?
- 辛苦不辛苦?
以上問題,那都好應對,三言兩語輕松搞定,接著爸媽再問:?你工作具體都干什么???
1.正常場景
我:我是做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
爸媽:哦,挺好的;
我:……..
場景分析:
- 爸媽問我的具體工作是什么?
- 我用最直白的語言回答他們。
- 爸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工作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造我是干什么的。
2.異常場景
我:我…我…我,整天坐在電腦旁邊,跟人一起弄點東西。
爸媽:孩子,我們沒文化,不懂大道理,但莊稼人講究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腳踏實地,從不想不勞而獲…..此處省去100字。
我:爸媽,你們說啥呢,我干的都是正經(jīng)工作,沒做違法亂紀的事兒,賺的都是正經(jīng)錢,都是辛苦錢。
爸媽:那天天在電腦旁邊坐著,別人就給你好幾千的工資?
我:我是做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
爸媽:啊,你還做經(jīng)理?那以后出事兒,擔責更重啊。
我:爸媽,產(chǎn)品經(jīng)理不是你們想的那個經(jīng)理,只是一個職位,不管人、不管事兒,沒有實權的。
爸媽:哦哦,那擔責還小點,但你也要做點正經(jīng)事,看看你張叔家的二兒子,在縣城XX局,早九晚五,工資還2千呢。
我:我的親媽,我的親爸啊,算了,我頭疼,有機會再跟你們解釋吧。
爸媽:哎,從小到大就沒讓人省心,小時候…..此處省去1000字。
場景分析:
- 爸媽問我的具體工作是什么?
- 我盡量轉(zhuǎn)換成白話文回答他們;
- 爸媽用他們的思維方式想象我的工作,并得出“不勞而獲”的結(jié)論;
- 我再用直白、簡潔的語言解釋;
- 爸媽再次用他們的思維方式得出結(jié)論——“不止不勞而獲,犯法且責任還不小”;
- 我欲哭無淚,只能默默承受著無止境的嘮叨。
場景是真實場景,例子稍有加工,但差不離,這是為什么呢?你問我?那我….下面告訴你
三、需求分析
四、解決方案
綜合用戶分析、場景分析、需求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
- 爸媽與我的生活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文化水平、年齡等的不同,導致我們思維方式、理解能力天差地別,因此我不能用我的思維方式去與他們交流,更不能用我的語言來跟他們溝通。
- 我一直覺得的爸媽的需求是想知道我的工作內(nèi)容,但實質(zhì)是擔心我、關心我,而我用敷衍、無用的言語跟他們溝通,自以為有用,實際效果更糟。
- 我爸跟我媽也不是一個整體,也不能用統(tǒng)一的語言跟他們溝通。
因此,關于如何告訴60后爸媽“我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解決方案如下:
針對我媽:利用她喜歡的廣場舞和熟悉的微信視頻聊天來做類比
媽:兒子,你在北京現(xiàn)在都做什么工作???
我:媽,我在一家教育公司做教育相關的工作,我們請了很多老師,他們用電腦或手機給小學、初中、高中的孩子補習,幫助孩子們考更好的大學。上課的過程就像我用微信跟你們視頻聊天一樣,這邊是老師,那邊是學生。
媽:哦哦,那你具體干些什么呢?累不累?。?/p>
我:我跟你視頻聊天用微信,那我們的學生跟老師上課就用我做的東西。但這個東西不是我自己就可以做出來的,就好比你們跳舞,好多人一起才能跳出一個好的舞蹈。
而舞蹈呢,首先得有人設計舞蹈流程跟動作,然后有人學會后再教會你們,是吧?我就相當于設計舞蹈流程跟動作的人,我們的老師跟學生就好比是跳舞的人,這下明白了吧?
媽:恩,差不多了。
我:嗯嗯,你這么理解就差不多了,再細節(jié)的你也不關心了,哈哈
針對我爸:可利用他喜歡的麻將,以及有建筑工地干活的基礎來做類比
前半段與我媽的一致,下面只寫下半段。
版本一:麻將版
我:麻將需要有人設計出來,你們才可以玩,比如麻將的有自己的規(guī)則,麻將需要多少張牌、幾個色都是有人設計的,對吧?我就是相當于設計麻將的人,而我們的老師跟學生就好比是玩麻將的人。
版本二:建筑版
我:建造房子之前,需要有人設計圖紙,然后工程師才會根據(jù)圖紙去建房,而且還會有人催著你們的工期,保證房子按時按量的完成,對吧?我就相當于設計圖紙的人,同時負責監(jiān)工的活兒,唯一的區(qū)別是建筑隊里監(jiān)工可能是個領導,而我不是,只是負責跟進進度而已。
寫在最后
1.聲明
- 文章里的兩張圖的繪制方式并非本人原創(chuàng),我僅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自己的想法而已;
- 文章里的對話并非我爸媽與我的真實生活,此處為了說明問題,加了一些夸張與想象的成分;
- 本人主要是做To C(針對個人用戶)的產(chǎn)品,因此文章里的內(nèi)容不一定適用于To B(針對企業(yè)用戶)的產(chǎn)品;
- 文中例子與說辭可能并不是非常準確,更主要的目的是想讓父母更好的理解我的工作。如您有更好的措辭或意見,歡迎多多交流。
2.最后的最后:我是農(nóng)民,我驕而不燥!
本文由 @邢小作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xié)議
個人感覺任何的解說 都需要因人而異 ,針對不同過的用戶習慣,使用不同的方法與口述(當然 也從您的敘述中學習到了)
我們只寫教案不講課。接受學生和領導對課程的批評建議,并以此為依據(jù)改進教案和課程設計。偶爾也聽一下對面學校講課以及網(wǎng)校講課思路。期末對學生成績進行總結(jié),反思課程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某些知識點的周考月考。新增知識點的教學可能會出兩套方案,在小范圍試講以確定最優(yōu)。
那豈不是跟我們公司的課程資源團隊的某個工種類似,他們就是天天負責幫助老師上課,制作教案,精美教案~
解釋說產(chǎn)品設計師是不是比較好一點,設計師哇聽起來多高大上,注明月薪兩萬經(jīng)理頭銜還不擔責任??
哈哈,也有一丟丟道理,不過這個擔責估計是跑不了啊
看別人的文章要從優(yōu)點看起
感謝支持,更感謝你看到了一丟丟優(yōu)點,哈哈
簡單問題便要復雜化?產(chǎn)品小白吧?還是在秀?
?? 小白也好,在秀也罷,重要的是對你是否有一絲絲的啟發(fā)或者觸動
沒意思,直接說你們用的微信qq就是我這個職業(yè)的其他人設計出來的,不就好了,解釋那么多!繞了一大圈,不懂舉例,舉例是解釋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法!也是反駁一個人的有效武器
我覺得。里面的分析挺好的。文章有沒用還是要看大家看到的重點是什么。想問一下。您從事啥工作啥崗位。
非常欣慰,您看到了一丟丟重點,另,感謝支持~
產(chǎn)品經(jīng)理
本人才疏學淺,還希望多多指點~
?? 文章對于人都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看什么人看吧,不用擔心,能寫就好了,我就懶得寫哈哈,你比我厲害,不過遇到事情和用戶行為分析或者業(yè)務建模可以采用舉例,類似用戶故事的建立,讓別人更明白你的表達意圖 ??
一般碰到此情況我會回答:我在科技公司上班,負責科技產(chǎn)品相關工作,而不是我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因為“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
1、你這個“科技”兩字用的非常高級;2、我錯了,您說的對,“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真的,我和我爸解釋就是說科技公司
我一般就是告訴是大樓的設計師,外觀什么樣,有幾層樓,有啥功能,理論上來說,可以告訴家人叫產(chǎn)品設計師,這樣好像好理解點。??
get,加油!
加油~
有意思
哈哈哈哈
厲害了 ??
深有感觸,場景真實還原,跟我家一模一樣
? 這么巧???不愧是同道中Dog~
對,爸媽懂了鄰居親戚不一定懂。原來在銀行做產(chǎn)品我媽直接跟人家說我在銀行,現(xiàn)在做了to B產(chǎn)品后,完全不知道怎么解釋
? 那估計只能說“我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了,開個玩笑,哈哈。其實這個只能說先盡量讓父母懂了,畢竟他們是核心用戶,再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去解釋給親戚朋友。
你還沒有滿足他們可以向親屬朋友鄰居炫耀的隱形需求呢。再發(fā)散一下,得利于分享
?? 你又給了我一個課題,這個隱形炫耀的需求確實可以考慮考慮。如果說是個經(jīng)理,雖然說可以炫耀,但真心不符合事實;如果是做辦公室的,顯得又不夠;如果說薪資,也不是特別好,哈哈
哈哈哈,加油,期待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