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chuàng)業(yè)公司,產品汪、程序猿、運營喵哪個更受人青睞?

3 評論 10381 瀏覽 2 收藏 11 分鐘

著名心理學家凱莉在人格認知理論中指出,其實不論事實怎樣,認知才是關鍵,心理障礙的偏差根源是認知偏差。

一個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在發(fā)年終獎時,很多人都會為同屬于一個部門的同事多拿了一點而憤憤不平,對于其它部門拿到多幾倍的錢也沒有太多的感覺。

這種現象的產生,很多程度上源自于攀比的局限性,即大家往往會局限于圈子之內而看待事物,即便已經知道自己的這種攀比行為在精神上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遠超過實際物質價值的本身。

所以,如何能夠跳出囹圄,找到一個更大的“圈子”并且能夠早早的站住腳則是關鍵所在。

具體到互聯網公司,我們可以將其大致理解為,由技術、產品、運營、市場分別組成了各自的圈子,你所處在的圈子決定了你的極限。

或許是出于自嘲的成份,很多人更直接的將這些圈子里的人命名為程序猿、產品汪、運營喵和市場雞。

從工作內容上來看,我們可以給這幾種職業(yè)做一個簡單的定義:程序猿從事底層架構,包括前后臺代碼編寫、UI設計等等,產品汪主要是產品經理了,包括PRD撰寫、邏輯設立等等、運營喵做的事情會相對瑣碎,比如策劃站內活動、維持活躍、數據統計等等,市場雞最為光鮮,做的例如品牌策劃、市場推廣、公關傳播、BD合作等等。

如果從近幾年互聯網行業(yè),在一個公司受重視程度上來分析,我們可以將這幾種職業(yè)的圈子從大到小可以排為:產品汪>程序猿>市場雞>運營喵,為什么是這樣?

首先,這幾個職業(yè)中最受歡迎,也是能拿到米錢最多的,應該非產品汪莫屬了,這一方面是由于馬化騰、周鴻祎等一批自稱“產品經理”大佬的背書,生生讓這個職業(yè)從無到有,最終火的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原因則是互聯網企業(yè)大多還是以產品為導向,作為連接用戶和技術的橋梁,產品經理扛著“用戶體驗”這樣一個莊嚴神圣的大旗。在“好的產品決定一切”的普遍認知下,產品汪責無旁貸的使得圈子占到了最大的空間;

其次,程序猿作為公司最“苦逼”的職位,其實一直以來都承擔著底層的支撐作用,雖然在產品經理出現以后,程序猿被剝奪了一些話語權,但一個NB的程序猿仍然是一個公司千金難買的。

畢竟,老板即便是技術出身,創(chuàng)業(yè)之后能留給自己寫代碼的機會不是很多,像扎克伯格那樣嚴格要求自己的老大相信已經絕跡。這種情況下,程序猿作為最終的產品實現者,自然會享有殊榮;

再次,市場雞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都是光鮮靚麗,要知道,在很多快消品公司,市場雞可是公司絕對的主導,話語權可是獨一無二。雖然在互聯網公司,很容易因為定位、發(fā)展階段、預算等等問題被邊緣化,但是作為公司拉新和給用戶建立品牌印象的市場雞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很多情況下,市場雞會被視為公司形象的縮影,畢竟只有市場雞才負責外聯部分;

最后,可憐的運營喵就要出場了,雖然運營喵和市場雞同樣屬于公司的弱勢群體,但最起碼市場雞還會被冠以鮮亮的外表,不自然的會有一種“女王范兒”,而運營喵就只能是一個楚楚可憐到處求人的“灰姑娘”了,一邊要對接圈子的中心產品汪,另一邊又要對接高高在上的市場雞,夾在中間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大家通常會說,“哦,她是做運營的妹子??!”

大多時候,人們在看臉之前,往往會更看重屁股所在的位置,即受重視程度決定了你所處圈子的大小,體現在個人身上就是每個月的米錢、年終紅包等等。很多時候,最好的運營喵甚至不如最差的產品汪!

但是,這些圈子所占的空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最明顯的表現就在于,如果用戶需求一旦發(fā)生改變,這些圈子迅速的被壓縮或者放大。那么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在各個圈子的爭斗中,運營喵很可能會完成逆襲。

我們先來看一下在整體互聯網行業(yè)各個圈子密度,產品汪雖然擁有最大的圈子,但由于優(yōu)厚的待遇誘惑,使得產品汪的圈子有了太多的人在排隊,就像是當外面太多擁擠就會擠壓內部空間大小一樣,過多的產品汪的加入勢必會造成行情下跌。

而反觀運營喵,由于實在是米錢太少,雖然門檻較低,主動選擇進入圈子的人并不多,這使得大家有了足夠的空間去壯大自己,所以雖然產品汪整體空間大于運營喵,但人均空間并不見得大多少。

接著再看一下互聯網的發(fā)展階段對圈子的影響,由于互聯網行業(yè)相對已經發(fā)展成熟,使得整體的產品都達到了一定的檔次——市面上,我們已經很少看到差到不行的產品出現,這在代表整個互聯網進步的同時,也反映出了產品汪的上升空間有限。做一個形象的比喻是,如果整體的互聯網產品平均分是80分,那么你做出一個90分的產品,給用戶帶來的感受會有質的變化么?

相反,運營喵那邊,由于前期產品數據的積累以及整個互聯網信息的泛濫,用戶逐漸需要有人能幫他挑選出最好的內容,這個時候,數據結合+人工推薦就顯示出了強大的力量,一個同樣是80分的運營,上升到90分,會給用戶帶來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具體可以參考聚劃算和折800,一個江河日下,一個灼灼向上。

最后我們再來看一下行業(yè)整體的發(fā)展趨勢,似乎大多數口碑還算好的公司都不是所謂的產品主導型公司,而是運營主導型。以陌陌為例,陌陌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到大量用戶,原因就在于“美女”用戶的誘導。

之前曾經了解到,在陌陌發(fā)展前期,陌陌耗費了很多經歷在運營層面,找了10個人,每個人運營10個美女號,通過這些美女的誘惑,吸引了一大波男青年們的注意,而這些男青年又反過來帶來了真正的美女用戶。

再比如,什么值得買,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們只是一家由幾十個人組成的公司,日均UV卻可以有千萬,大家所關注的往往是什么值得買上的UGC內容,但其實更應值得關注的是,它是怎樣能夠第一時間幫助用戶找到最超值的東西,它又是怎樣引導用戶產生UGC,它又是怎樣把最好的UGC內容呈現給用戶?

還有一個例子,微信作為自媒體的興盛地,但似乎更多的內容并非出自于用戶瀏覽訂閱號,而是朋友圈,原因就在于,微信只是給用戶提供了一個UGC內容產生的平臺,而PGC內容的缺失,使得雖然達到了“去中心化”的目的,卻缺少了幫助用戶篩選有用信息的環(huán)節(jié)。

當然,還有程序猿和市場雞。程序猿的優(yōu)勢在于技術門檻要求較高,一時之間培養(yǎng)一個好的程序猿有一定難度,所以圈子整體會比較穩(wěn)定,但劣勢在于由于技術始終沒有直接接觸用戶,所以地位無法得到提升;而市場雞,在互聯網的世界,市場雞可能只會越來越搓,除了所謂的BAT,小公司真的那么需要市場雞么?

運營先行,市場傳播后置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家公認的事實,至于所謂市場雞中負責效果廣告的人,雖然在市場的這個圈子里更接近中心位置,但如果沒有運營喵的支持,一切都是枉然。

所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互聯網公司圈子的大小排序會變?yōu)椋?strong>運營喵>程序猿>產品汪>市場雞。

如果要問在一個媒體里面,各個圈子會如何劃分,那么我可以告訴你,編輯其實就是運營喵,記者是程序猿,主編或者總編是產品汪,商務廣告是市場雞。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很多新的媒體在眾包模式下,依靠編輯篩選和推薦,就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美妙時代。

那么,如果你要創(chuàng)業(yè),該怎樣,你懂得!

作者:楊君君 ? ?轉載自: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如果真的像編輯和總編的關系,那么逆襲我覺得不太可能……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