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一):身為產品經理,你是否有自省過呢?
作為產品經理,平時的工作其實是有點繁雜的,這就導致了很多產品經理缺少足夠的時間去沉淀過去,因此趁著新年伊始工作還沒有全面展開的時候,和大家分享一下“自省”的話題,同時也是為了自己能夠在小步快跑中停下來好好想一想。以下是“吾日三省吾身”第一個系列,Enjoy~
一?。耗闼伎歼^你所在的公司、部門、項目組到底是以什么為中心的嗎?
很多同學在剛成為一名產品經理的時候,或者作為c端產品經理、前端產品經理時,往往會有一種以產品為中心的心態(tài),但工作一段時間后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產品的話語權并沒有那么大,經常來自業(yè)務、運營、領導的需求優(yōu)先級會遠遠高于來自產品、用戶的,這就造成一種落差感,認為所在的這個團隊是不重視產品的!
那么作為產品經理,是不是一定要以產品為中心呢?
答案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需要看你所在的團隊是以什么為中心的,而作為一名合格的職場人,團隊以什么為中心你就得以什么為中心。
那么如何才能確定所在團隊是以什么為中心的呢?
在這我講一個小故事,曾經我在實習答辯的時候提問部門負責人:“我們部門是以技術為中心or產品為中心or業(yè)務為中心?”
然后部門負責人很機智地回答道(因為現(xiàn)場還有技術組、產品&運營組的組長也在旁聽,回答以哪個為中心都不合適):“如果非要這么問的話,我只能說這三者都是有的?!?/strong>
以上對話姑且聽聽就好,也側面證明了有些東西問領導可能是問不出結果的。事實是:當時整個部門才70多人,產品+運營在10人左右,研發(fā)+測試15人左右(前后端、移動端、測試),數(shù)據挖掘與分析+算法45人左右。
從這個人員配比上其實就可以發(fā)現(xiàn)你的團隊是以什么為中心的,當然,如果一個小團隊是專門做某個產品的(研發(fā)只承接該產品的需求),那無疑你們是以產品為中心的,而這時候用人員配比的方法去判斷是不適用的。
其實任何團隊在特定場景下都會有自己的一個側重點:以產品、或以技術、或以業(yè)務、或以定制化項目等等。
如果你做的產品是面向c端消費者的,恰好你又是前端產品經理,那么以產品為中心很可能是對的(有人會說為什么不以用戶為中心?因為只要是商業(yè)公司,只有盈利的業(yè)務才是中心,以用戶為中心只是對外公關用的,為了實現(xiàn)業(yè)務目的而設定的),你得使勁想出好的產品設計和各種運營手段,因為你代表的是用戶,以滿足最大的用戶價值才是這個產品的使命,只有這樣你的產品才能賣錢。
如果你做的產品是面向b端場景的,為了實現(xiàn)業(yè)務目的,那么產品在這里角色更像是一個工具,那么諸如純互聯(lián)網產品那套“花里胡哨”的產品設計和運營手段在這也許是吃不開的,這時候請你好好深入一線體驗業(yè)務挖掘痛點,或者好好和業(yè)務方聊一下天再來做產品;
如果你所在團隊基本上是一個技術團隊(比如滴滴研究院、各大廠中的AI實驗室),這時候產品經理很可能是說不上話的,經常是只能根據技術現(xiàn)有的東西把它組裝成一個產品,而很難通過產品需求去推動技術,因為技術團隊有自己的研究節(jié)奏。那么這時候產品需要做的是好好理解團隊的技術,看怎么樣才能讓他們落地應用,最好還能擔當起項目管理的角色。
如果你所在的團隊是做解決方案的,更注重的是項目,那么產品在這的角色更像是整個鏈條中的一個零件,缺了產品不行但又不是最重要的,這時候你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帶動整個鏈條的運轉。
說了這么多,有人會問了:把這些弄清楚了又如何呢?對我的產品工作有什么幫助嗎?
其實,把以上問題弄清楚了,對自己團隊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你可以及時調整做產品的心態(tài)和工作方式:你會發(fā)現(xiàn)當以產品為中心時,來自業(yè)務的需求即使再合理你也可以不接;你會發(fā)現(xiàn)當以業(yè)務為中心時,你也許就是個項目管理;你會發(fā)現(xiàn)當以技術為核心時,你的前端產品設計最好是弄得漂漂亮亮的,這樣才會有人去了解你的內涵……
二?。耗氵€在糾結產品經理到底要多懂技術、原型畫得要多快、文檔寫得要多好嗎?
一般糾結這類問題的都是初級產品經理或者是剛(準備)入行的產品經理,因為這些基本上是初、中級產品經理在執(zhí)行落地的時候的工作之一。那么針對產品經理要多懂技術、原型要畫得多快、文檔要寫得多漂亮諸如此類的問題,答案依然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為什么呢?
因為以上是成為一名出色產品經理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如果你能做得很好,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但也許你就只是一個很好的執(zhí)行者呢?如果你做得不是很好,你極有可能不是一名合格的產品經理,但你若是精通行業(yè)知識、擁有大量資源、商業(yè)思維縝密,那這些執(zhí)行落地的工作交給懂技術的助理去做就好了??!
回到話題,所有人都是一步一步通過打怪升級而來的,如果你不是很懂技術,那就在寫需求的時候多問問研發(fā),這個能不能實現(xiàn)啊,如果要做的話成本有多大???
久而久之,你對技術肯定會有一定的了解,至于要懂到什么程度,不同崗位的要求其實也是不一樣的,偏技術方向的別人在招聘的時候就會選有技術基礎的人,那剩下的就是對技術要求沒那么高的了。
另一方面,在學技術方面的知識時也需要把握一個度,有時技術對想象力的限制是很大的,在考慮需求時你有可能會處處從研發(fā)的角度去考慮,這對產品其實是很不利的。
然后來說畫原型、寫需求的事,如果你們團隊是擁有自己的研發(fā)資源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實際工作中研發(fā)很有可能是不會仔細看你的文檔的,他們傾向于了解完整個流程后進入開發(fā),然后在開發(fā)過程和你確認細節(jié),這并不是說就不用仔細寫文檔了,而是說不要讓它占用你大量時間,一定要在流程、邏輯上打磨打磨再打磨。
三省:你還在研究互聯(lián)網上的產品經理理論嗎?
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常出現(xiàn)在新人或準新人產品身上,產品老人可以直接跳過了。
如今互聯(lián)網上存在大量關于產品經理的理論,也有大量的產品經理培訓班、課程;質量如何先不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都是To C的理論,對于很多人來說其實并不適用,而且這是別人根據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經驗、認知總結出來的一套框架,在場景上具有一定的前提條件。
個人觀點是:這些理論可以看,但終歸還是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去總結屬于你的“套路”。
四?。耗愕母窬峙c執(zhí)行力可以相互匹配嗎?
格局是一個很虛的東西,但卻需要經驗、視野、學識、金錢、時間來堆積;對于這種需要消耗大量資源的東西,注定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而執(zhí)行力是一個只要下定決心+稍加刻意訓練就可以得到的能力。以上兩種能力是我認為高階產品經理應該擁有的,格局可以讓你架構的東西不落俗套,執(zhí)行力可以讓你不會終日飄在天上,兩者匹配關系如下:
- 如果你的格局很大,但是執(zhí)行不行,那對不起,你這叫空想家,你做的每件事都像是在忽悠人!
- 如果你的執(zhí)行可以,但是格局不行,那對不起,你這叫黃牛,你只能做最底層的東西!
只有當你的格局可以和執(zhí)行匹配上時,別人會叫你實干家;
五?。耗闼伎歼^不同階段產品經理與資源之間的關系嗎?
其實不管是哪個行業(yè)哪個位置,擁有資源才是游戲的主導者。雖然這是一句廢話,但我還是要講一下資源對于產品經理的重要性。
還是結合產品經理的階段來進行闡述:
- 初級產品經理,手中基本是沒有什么資源的,這時你只能是一個執(zhí)行者,并沒有什么決策權,做的事包括分析一下已經被消化過的需求,寫一下文檔,畫一下原型,跟進一下設計、研發(fā)、測試等;
- 然后是中級產品經理,手中會有一定的人力資源,包括你手下的初級產品經理,研發(fā)資源,同時擁有一定的決策權,這時候你需要對某一個產品(業(yè)務)負責,做的更多的是協(xié)調資源和主導這個產品(業(yè)務)的框架與走向,指導執(zhí)行;
- 到了高階產品經理,手中會擁有較多的人力資源,更大的權力,以及外部資源(人、資金)。這時候你管的不止一條產品(業(yè)務)線,當然也不止管事,還要管人以及團隊,你要考慮你的商業(yè)模式是什么,以及如何養(yǎng)活下面的這些人。
當然,以上情況是建立在一個相對成熟穩(wěn)定的大公司的前提下,因為大公司會有相對完善的人才儲備機制,并且,而創(chuàng)業(yè)公司比較著急出東西,他們更需要馬上就能干活的人,所以存在一種情況是你的level可能是中級、高級產品,但做的事情是包含了所有。
六?。耗阏J為你手機上的app是純互聯(lián)網產品嗎?
聽到很多人說:我要當一名互聯(lián)網產品經理。但是在成為互聯(lián)網產品經理前,我想問一問,你認為你手機上的app都是純互聯(lián)網產品嗎?
有人會說,弄清楚純互聯(lián)網產品和非純互聯(lián)網產品有什么用嗎?
不還是一樣地做產品。其實不是的,還是通過舉例來說明:網上有很多關于各種互聯(lián)網產品的體驗報告(另外多bb一句,有不少報告是直接套用框架的,每個模塊的分析目的體驗者可能是不清楚的,這個很不好),比如可能會有微信、抖音、京東、網易云音樂等等……
但仔細一看你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分析的都是前端產品,相對來說是表面上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從用戶需求的角度出發(fā)去分析是沒錯,但這只是冰山的一角;很少有分析是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看整個產品及背后的東西,停留在這個階段的分析基本上是連交互設計師都可以做得很漂亮的。
回到我們的話題,以淘寶app和京東app為例,表面上他們都是電商app,看起來性質好像是一樣的(產品功能結構、交互層次的差異先不研究),但背后的整個邏輯和運營模式卻不一樣,京東不是純互聯(lián)網產品,因為他們玩的是供應鏈,而淘寶可以看做是純互聯(lián)網產品(其實它已經是個生態(tài),不能用產品來定義淘寶),他們做的是平臺。
作為產品經理應該要跳出表面的東西看到背后的東西,你比如說看到京東上有一個211限時達的服務,然后你做電商你也想推出,你以為只要選用最好的快遞就可以達到這種效果,殊不知別人是通過大數(shù)據預測需求,提前從商家那運到自己的倉庫里的。單純從產品的角度來說這可能就是一個字段,但背后是多少系統(tǒng)的開發(fā)、大數(shù)據的運用、線下重資產的投入等。
回到純互聯(lián)網產品也是一樣的,比如說抖音,表面上他是一個短視頻社交工具,但人家做這個產品的終極目的之一恐怕是廣告業(yè)務吧,所以如果你想要完整地去分析抖音的話,不能只看前端業(yè)務,還要關注后端業(yè)務,因為前端是很容易復制的,而后端是外面的人看不見的。
七省:包括產品經理在內,研發(fā)、測試、設計、運營、銷售不過是為了實現(xiàn)商業(yè)目的的一顆棋子
不得不承認的是,即使現(xiàn)在是互聯(lián)網時代,包括大部分的產品經理、研發(fā)、測試、設計等崗位依然是一條生產線上的工人,這點和工業(yè)、制造業(yè)時代并沒有什么不同,只是產品形式和要求有所改變而已。
那么可以看見的是,處于上層的是工廠的廠長,如果此時廠長是你們當中地位最高級的,那說明你們可能是以產品為中心的,因此你們廠長會很關心產品品質、推廣、流量、銷售、客戶留存等的問題。
如果你們廠長上面還有更高級但是區(qū)別于廠長職能的人,那么說明你們可能是在一個大企業(yè),這個廠生產出來的產品只是業(yè)務中一環(huán)或者是所有產品中的一個,那么說明你們其實是以業(yè)務為中心的,你所在的企業(yè)會更關心如何讓業(yè)務全面開花、如何讓產品矩陣(生態(tài))中產品相互配合達到盈利的目的。
未來要成為哪種人,你心里有數(shù)了嗎?
寫在末尾的話
前面說了這么多,很多人會說這看起來都是虛的,沒有一條是關于產品工作中的干貨。但我想說的是,那些技巧你們自己在實踐中摸索總結不就好了,在這重要的是我們對產品經理及這個工作的思辨過程,不管能力如何,讓認知水平先提上來。
最后補充一下:以上我說的不一定是對的,甚至在座的你根本就不認同,這都沒關系,很歡迎評論區(qū)、私信探討,因為我只是希望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各位主動去沉淀自己的想法。
本文由 @Sunny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能有這個自省的認知就很好了。
廣告應該只是抖音它變現(xiàn)的手段之一,而它的終極目標可能是連接,可能是表達,有待于探討。不過對于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這個事兒我是很認同的。
對于商業(yè)產品來說,情懷過后還是要回到營收這個東西上來的,所以終極目的可能只有張一鳴才知道,哈哈哈…
字字走心!
字字走心,分析透徹,相信產品旺們都有親身體會!
作者對產品的大局觀和領悟力很透徹
寫得很贊!期待后續(xù)
說得很貼合實際
文章處處顯露出作者的獨特思考,有這樣思維的產品經理未來不可限量啊
哇,你看的很透徹?。‰m然我現(xiàn)在不是產品,以后會是產品,看完之后感覺找到了路標!
凡事得多思考,中途多歇歇,停下腳步做做總結,對下一步的前進會很有幫助。
思路很棒
非常認同你的觀點,其中有一點比較重要就是公司部門的環(huán)境到底是什么樣子,這樣才能更好界定自己的工作方式。感覺Sunny的認知能力很強,看清楚 認清楚 再行動
寫的很棒??!
格局和執(zhí)行力的匹配很贊!就像產品經理的兩只腿,缺一不可~
確實,格局很重要
這樣看來,我還只是個初級產品,還要向中級高級努力????
感覺我也是 ??
我也是
寫的挺好
不錯
寫的很好,贊
感同身受,的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