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孕育記:PM如何把一款產品從0帶到1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78.jpg)
這篇文章是我6月份寫的,在負責的產品上線之后寫的反思總結。我想這個過程,對于中小創(chuàng)公司的產品經理來說會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因為中小創(chuàng)公司并不像大公司那樣把崗位分的非常細,產品經理經常會負責除了開發(fā)測試的其他工作。對于大公司的產品經理,我想就當做一個案例的了解吧。
從4月中旬開始做選股寶產品,開發(fā)一個月,測試兩周,最終App在6月底上線。作為一個新人,能夠有機會負責做一個全新的產品,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路上遇到的坑坑洼洼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話不多說,開始吧。先說說產品線的情況:
- 移動網頁:用來App沒上線前的預熱、充當各種webview以及分享頁面;
- ios版/Android版:移動App;
- 內容生產后臺CMS:內容生產平臺;
下面我將按照立項、產品設計、開發(fā)、測試、上線五個階段來分別進行自我回測。
第一階段:立項
大抵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立項都是CEO敲出一個idea,然后就干的吧?
這個階段,我沒怎么參與,不過也沒有打醬油:一邊通過處理公司內部需求熟悉公司業(yè)務,一邊實戰(zhàn)炒股同時學習各種k線圖、技術指標、基本面等等知識,把自己變成股民來體會股民的心態(tài)以及行為。
然后,就是機會來臨吧,總負責人皮總讓我一起跟進這個項目,Let’s do it
從結果論上來說,炒股這個行為也讓自己做這款產品相對來說更加得心應手,因為對需求對用戶理解的更深。
第二階段:產品設計
這時候,大抵開始了作死模式,過程如下:
- 和總負責人皮總溝通、撕逼產品的方向、功能;
- 基于上面的前提,做出了App的動態(tài)原型1.0.0(基本功能、交互完善);
- 1.0.0的產品方向被CEO槍斃;
- 和CEO&皮總溝通,做出App動態(tài)原型1.0.1;
- 再被局部槍斃;
- 產品總負責人變成了衣腫大人;
- 和衣腫&CEO溝通,做出了App動態(tài)原型1.0.2,以及后臺CMS動態(tài)原型1.0.0;
這個階段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App動態(tài)原型1.0.0生產前,我默認了皮總和CEO是想法一致的,但事實上并不是,還相差略大,這給后面不斷改稿埋下坑點;
可以做更好:尤其是一個新生的產品,它的方向會直接影響到是否有資源匹配、后續(xù)的功能如何以及呈現(xiàn)方式如何等,因此,在開始著手做原型之前,一定要確認大家在方向上想法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那就“撕”到大致一致;
2、在第1點的情況下,畫了比較保真的原型。但是對產品方向的想法都不一致,再保真的動態(tài)原型也無用。雖然為了縮短時間,都是通宵趕稿出來的,然而這就跟“通宵念書很勤苦”一樣,感動的是自己而已,如果多注意到一層,就不會這樣了。
可以做更好:建議先畫手稿和決策人進行溝通,得到大致一致之后,再去畫比較保真的原型圖,那么很多無用功夫就可以避免。
3、競品分析做的遠遠不夠,無論廣度或是深度。當初覺得市面上沒有內容,原來只不過是因為看的少。這個項目當初是比較趕著要做完上線,希望抓住牛市行情進行推廣,因此在時間上非常的匆忙。
可以做更好:在時間匆忙的情況下,對于競品分析這塊我確實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不過想說一點:產品經理最好是自己產品的忠實用戶。這樣,對于產品的可改進點以及用戶要什么,都會理解的更深。不僅對1.0的原型設計有幫助,同時對1.0之后的需求迭代也會有很大的助力。
4、雖然內心以及筆頭都有規(guī)劃過后面的功能,但是交付研發(fā)只給了1.0版本的東西,導致技術在架構上面容易沒擴展性。以現(xiàn)在迭代幾個版本的角度看,有些地方因為加了一些功能,確實導致了頁面的重構。
可以做更好:建議把能夠達到穩(wěn)定版要求的原型都呈現(xiàn)出來,這樣開發(fā)在代碼設計的時候就更容易考慮到一些以后可能的情況吧應該。
第三階段:開發(fā)
這階段,可以稱之為“無人領頭并行工作死翹翹”模式。這部分很大原因是,沒有領頭人的同時追求“快”,匆忙開發(fā)。
1、整個團隊的成員都非常年輕,也沒有做0-1項目的經驗,在產品設計、UI設計、開發(fā)過程中,都存在經驗問題。但是我覺得很可貴的是,整個團隊都非常合作和團結。雖然大家做的很累,但最終,都把這個產品扛下來了。關于這點,并沒有什么可更好的地方,畢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團隊和個人都需要時間成長。
2、在1的情況下,產品設計階段的原型圖只是一個大概的圖,細節(jié)和邏輯并不完善。 細節(jié)不完善存在的問題是,當初畫原型圖就是個短時間的事情,有些地方的交互覺得并不那么符合習慣,那么就會存在修改了某個按鈕的位置,然后設計師就得跟著改,前端開發(fā)也得跟著改,然后惡性循環(huán),大家都很累;邏輯不完善存在的問題是,我一邊補充更細的邊界條件,開發(fā)人員一邊進行開發(fā),那么會造成開發(fā)和溝通上的壓力。
可以做更好:即使并行工作的前提無法改變,那么可以讓開發(fā)童鞋們先做功能實現(xiàn),再統(tǒng)一修改UI,與此同時,產品和設計師確認好UI,避免開發(fā)在做功能的情況下還要一次又一次的修改UI;
3、因為要快,所以很多技術上的實現(xiàn),能簡單就簡單,能套用公司原有的的東西就套用,這個在1.0項目上沒有辦法。但是從迭代幾個版本的眼光來看,確實在一些技術的實現(xiàn)上,因為之前做的太耦合,導致后面又重構。
4、在開發(fā)過程中,由于上文第2點,存在開發(fā)過程中,需求小變更的情況,但是這個變更沒有落在紙上。不是說落在紙面可以免責,而是口頭溝通的問題在于,不能保證各自雙方記憶力的完整。同時,某個需求如果同時涉及前后端人員,而大家沒有全部知曉,也是隱患的存在;
可以做更好:如果需求有變更,不管是因為產品設計原因,還是因為技術暫時實現(xiàn)原因進行的折衷,都需要進行對應的記錄標示清楚,以便于之后查詢以及后續(xù)人員的產品了解。
5、也是由于上文第2、3點,產品的某部分內容是由公司原來的管理后臺生產,要滿足這種工作場景,必須對其進行部分的改造,而這個改造會影響到整個公司原有的產品線的內容(網站、ios & android的App)。在第一次在改造的過程中只考慮網站,卻忘記了App端,好在第一次開發(fā)量不大,但是也是浪費了人力。
可以做更好:這個充分說明了PM在進行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大局觀很重要。在改造原有東西的情況下,要了解清楚原有內容影響的部分、如何適應新改造、以及改造后對原有部分的測試等。這一點,在另一文章中進行更加詳細的討論(《產品小白科普:你做產品的優(yōu)勢是什么》)。
6、這個產品在1.0版本的時候是沒有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來管理需求的時間評估、進度的控制的。那個時候,由PM和需求相關的開發(fā)人員進行一個個需求分析的闡述、評估時間,最后測算開發(fā)時間。同時,在項目的過程中,也是PM進行進度的跟進、各種溝通協(xié)調。
這樣會造成非常大的問題:
- 對項目時間的預估會存在很大的誤差。
- 對項目進度的控制會存在很大的問題,或者說混亂。
- 在一些技術問題的解決上,需要PM來“牽頭”問題的討論、解決,也是有點坑。
總體來說更像是團隊成員之間相互推動的結果。但是從管理上來說,這并不好。
可以做更好:一個團隊必須要有綜合的一個技術負責人對所有需求進行評估、開發(fā)上的設計以及和技術溝通。PM可以做這些事,但是從實際上來說,是真的做不好。同時,有比較科學合理的方法對項目進行管理也是比較好的。這個,在另一篇文章中提過Scrum敏捷開發(fā)管理(《產品經理如何用Scrum敏捷開發(fā)帶領團隊》)。
第四階段:測試
這個階段,不但臭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而且還不得重點:
1、產品整個1.0版本的時候,是沒有專門的測試人員的,也就是說完整測試、邊界條件測試什么的都是PM跟進。在iOS 1.0第一次完整測試的時候,沒有經驗,沒有寫完整的測試用例,不利于測試結果的追蹤也不利于其他人幫助測試。在第二次完整測試的時候,我結合了需求和第一次的測試結果,寫了很完整的測試用例,同時又讓其他人一起參與了測試,總算是提高了測試的效率。
可以做更好:
- 要有專門的測試大人!專門的事就讓專業(yè)的人做,這樣總體性價比才會比較高。
- 在沒有測試大人的情況向下,PM要兼顧測試工作,那么一定要寫很完整測試用例,包括行為、頁面、期望值、測試結果、開發(fā)反饋、回測結果等等。
- 在完整測試過一次之后,就可以發(fā)起其他人幫助一起測試,測試用例云協(xié)作,提高測試效率。
2、測試也需要全局觀,這個在第三階段開發(fā)中也講到過。
舉個例子:利用原有管理后臺的發(fā)送新聞功能,把某條新聞發(fā)送到一個選股寶平臺中。臨近上線前1天,研發(fā)人員把對原管理后臺的改造給完成,但是當時我的注意力都選股寶的移動網頁、后臺CMS的測試中,并沒有對改造的部分做非常嚴謹?shù)尿炇諟y試??墒?,原后臺的改造才是最需要測試的部分,因為它涉及到了公司原來三個端的產品內容正常呈現(xiàn)。
3、很無奈的一點,精力有限。沒有專門的測試的情況下,只能由PM來測,但這樣,產品2.0的功能以及邏輯、競品的了解等產品工作就往后推了,等上線完,所有的工作都停在了產品階段,OMG;
第五階段:上線
上線前要考慮非常多的因素,包括:
- 上線的時間;
- 對用戶的影響;
- 上線的東西是否測試完全;
- 上線需要準備的數(shù)據庫遷移、服務器等等是否ok;
- 上線如果遇到問題,是否有有相關人員stand by;
- App產品上線前就需要確定相關的素材是否準備充足;
上線是個需要非常謹慎對待的事情,謹慎!謹慎!謹慎!
好了,關于我們產品1.0的回測就到這里。希望以后有機會針對每一個坑能夠進行一一分析^_^
本文由 @梁露瑤(微信公眾號:killifer)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已經關注你咯 ?
貌似少了前期的調研。
感覺調研非常重要??!
…研是總負責人在確定產品大概方向的時候做了…
不過其實應該落地原型的時候還要去做調研才對,但是沒有時間去做,這塊確實做的不好…
從現(xiàn)在的眼光回溯,落地原型的時候擠時間調研的話,后期有些東西就不需要改版了…
公司的通病,不僅僅是PM本身的原因,在開發(fā)的時候遇到了要減少這種情況很難,只能在最初設計和定框架的的時候盡量的想好。
求教~~如果能夠給你想的時間很短,該怎么辦呢?
一直有遇過這個問題,領導一直催排期,產品還沒想透,就想催著設計技術定排期,炒雞不認同的!
仿佛看到了自己。。。
簡直是幼年產品汪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