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崗產品經理的這5年,我的經驗和看法
那些凌駕眾生之上的才華,如果只會讓人變得自負冷漠和對生活充滿了距離感,那還真不如只是一個溫暖的凡人,活在人間煙火里,和所有有情有義的生命在一起混為一談。
——摘自馬良《坦白書》
開篇先衷心祝福人人,已經9年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對行業(yè)的貢獻是無可估量的,人人也幫助很多人實現(xiàn)了成為產品經理的夢想,是個了不起的平臺。
認識人人團隊的同學也很久了,想想時間是真的過得很快。大概是2013年還是14年,老曹、冠希哥、君上我們幾個擠在上海的一個小賓館里面討論著項目,更堅定了這個我想做產品經理的想法(我那會兒是UI設計師)。也是受白鴉、蘇杰一撥人的影響而萌生要轉做產品經理,哈哈哈。
2015年1月正式轉崗做產品經理,一路走來,也是快5年了。有很多收獲,借此也跟你分享一下,但這些總結并不一定適合現(xiàn)階段的你,請謹慎閱讀。
一、夢想+能力+資源 ≠ 成功產品
2015年“尋食者說(后面簡稱“尋食”)”的2個創(chuàng)始人找到我一起創(chuàng)業(yè),做生鮮電商平臺,我們拿了一筆投資并從0開始做該產品。
我們先從初心說起吧,尋食的初心是為用戶提供更健康的農產品,服務或產品的品質才能讓平臺走更遠,后期也不會需要每天都有低價或者是大量的促銷活動才能有GMV?!拔覀兪钦l?我們是尋者。我們干什么?我們?yōu)橛脩魧ふ易钚迈r的食材”。
我們做的怎么樣呢?
2015年8月18號上線,十幾個人的小團隊感受過一個單品、一早上賣10000單,盈虧情況是什么我們幾個創(chuàng)始人不清楚。且因為是生鮮,我們的采購、保存、運輸、品控、損耗控制能力跟不上,所以我們商城最多不超過50個商品,有部分是大米、蜂蜜、牛肉醬這樣的單品,看到這里明白了嗎?
1. 說說賽道
選了一個我們不懂且需要大量時間去學習的賽道。生鮮的復雜程度遠超過我們所看到的表象,為什么這么些年過去了,沒有一家滲透率高過2%的公司出來(2%這個數(shù)字很有意思,也是生鮮界損壞控最好的數(shù)據(jù),永輝是品控最好的榜樣)。因為生鮮是非標品且產地分散,這是一門賺的越多就需要無底洞的投入到更多的生意,更何況供應鏈的復雜程度遠超過我們的認識。
2. 說說財務意識
先說一個前提,第1點里面提到了供應鏈的復雜程度,所以我們在商品的構成上20%是自采、80%是商家入駐的形式。這也就有了后來的故事,我記得2016年初的時候,我們財務跟我們幾個創(chuàng)始人提,說我們的流水超過了1億,但我們完全不知道是怎么來的以及怎么出的,我們給供應商結算是單批發(fā)貨完成沒有退貨就直接結算了,后面才發(fā)現(xiàn)整個行業(yè)里面,有一個牛逼的詞叫做“賬期”。給供應商結款可以先拖2個月,這樣就多出一筆錢去撬動更大的供應鏈能力,這也是造成了我們后來走不下去的原因之一。(雇傭一個好的財務吧,別省錢)
3. 說說機會
道長本人一直都是在創(chuàng)業(yè)團隊,見過好幾個項目和公司是怎么死的,自己也經歷過。吳軍老師的《見識》這本書寫的挺好的,其中他在第三張里面“論運氣”這一節(jié)講杜魯門的成功有一條應該是“耐心”,這點我挺贊同。
我看見不少項目都是不夠堅持,老板總是改來改去的,結果機會來了就直接錯過了。我們理解一個產品的成功他是需要時間的,比如A點是你產品的增長點,只要堅持到B點,我們把B理解為成功的里程碑,只要你在這一條線上堅持不犯錯,運氣一定會在這條路上撞上你的產品。
我的理解,“成功并不是要你做多少正確的決定,而是跟競爭對手比,你少犯了多少錯”。
二、用戶根本不是我的
用開篇的那句話來呼應,我想再次談一下用戶。我面過的或遇見過的產品經理中,有不少人張口閉口的談某類用戶是他們的目標用戶,消費能力一定是怎么樣的,跟拼多多的用戶肯定不是一波人?,F(xiàn)在招聘產品經理的要求上很少有寫“需要具備同理心”這樣的要求了,有多方面的原因,這里按下不表。
我長期混跡于各種用戶微信群,包括2018年開始很流行的CPS群,這些產品包括粉象生活、熊貓優(yōu)選、芝麻鯨選等等,還有蘑菇街環(huán)球捕手這些用戶群,有人會為了一個一塊五一包的垃圾袋搶的熱火朝天。當我仔細去了解和翻這些人的朋友圈,人家也是吃著海底撈的人,并不是所謂的不是“拼多多”的用戶。
用戶也就是你我,有仁慈的心、有責任感、也貪小便宜,也是個俗人,貪財好色,別老是你的我的唯品會的拼多多的去區(qū)分。產品應該是服務于場景的,解決好在某個場景下用戶產生的需求。
三、對產品經理的未來看法
也是經常被問到的吧,未來會不會沒競爭力什么的,這個我不知道,我自己也在想是不是隨著年紀增長,產品經理的價值其實是衰減的。這就有點像用戶畫像里面的標簽,標簽的權重會隨時間增加而衰減。我不知道,但有幾點思考我覺得可以分享一下,或許對你來說也是已知信息。
1. 中級產品經理會越來越難
先說一下定義,我們這里討論的初級、中級、高級是個大概范圍,并不是映射實際工作中的產品經理等級,做個大概來探討為什么中級產品經理會更難,有以下3個信息。
① 初級到中級更容易了
更豐富的學習資料、更標準的基礎功能、更多共享資源等這些東西,讓很多人有機會可以選擇成為產品經理,有用信息密度太大了,講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去打籃球都能遇見產品經理。所以這些初級產品經理們能很快的升級到中級產品經理;
② 中級到高級太難
中級想到高級產品經理其實是很難的,需要時間和大量復雜場景的積累,能力要求維度也會變寬、也需要變的精通,這些能力也是需要大量的經歷去學習。并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去學習復雜的場景,成為管理并且有人帶管理能力的機會更少了。這也是成為高級產品經理難的現(xiàn)象。
③ 中級產品經理會越做越窄
這里的窄是指我們會在某一個細分的功能上做的很深,對其他的業(yè)務基本也就很難做深了,特別是越成熟、業(yè)務越復雜的產品,產品經理就需要在某個點上深耕到底,所以這里也會面臨一個挑戰(zhàn),比如是做醫(yī)療線的產品,如果想換公司,可選的就很少了,其他功能也是如此。
好了,以目前我的能力我也只能總結這么多。
最后,祝你的產品之路越走越好,也期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下一個9周年更好,也期待我自己在下一個9周年年還繼續(xù)在產品經理這條路上不要默默深耕,做出一個牛逼的產品。
點擊查看更多關于九周年的文章:http://zt.woshipm.com/9years/index.html#story
#專欄作家#
芒果道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起點學院特聘導師。
本文獨家首發(fā)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本站許可,不得轉載,謝謝合作。
題圖來自 Unspalsh,基于 CC0 協(xié)議。
同意你的觀點,越高級的產品越少,越難,也越有價值??粗@篇我也有興趣輸出下我看法了。
歡迎交流。
——取經路上的二師兄
感謝作者大大的分享,讀到這篇文章的您,
如果想具備系統(tǒng)產品知識技能,
有一套體系化的個人項目作品,
想工作和求職,都更加的順暢!
那體系化的學習訓練就很有必要,
點這里,先看看公開課: http://996.pm/7GVQ4
做就對了
我在想后端知識要不要都了解一下 容易被坑的感覺
初級和中級產品經理所具備的能力是通用能力,當你具備自我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時,有時候行業(yè)不再是壁壘,你可以從醫(yī)療跳到金融,從金融跳到零售。當你想成為高級產品經理,這個時候行業(yè)經驗就成了你的天花板。
的確很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