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到底如何做需求分析?看看這篇萬字深度解析!
作為產品經理,需求分析很重要,但你真的弄懂需求,分析對用戶的真實需求了嗎?產品經理到底如何做需求分析?作者深度解析了相關步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友情提示:這篇文章比較長,全是干貨!建議先收藏再閱讀,如果你覺得內容不錯,記得幫刀哥分享一下,本文目錄:
- 你真的懂需求嗎?
- 為什么需求分析如此重要?
- 需求來自于場景
- 需求分析的方法:用戶故事地圖
- 如何挖掘真實用戶需求:逆向分析法
- 產品需求建模的三大工具
- 如何管理用戶需求和產品需求?
- 一個需求的一生
產品經理在平時的工作中,需求這個詞,出現(xiàn)的頻率絕對是最高的,沒有之一。
當我們說到需求時,其實有用戶需求、功能需求、市場需求、商業(yè)需求等。
你真的弄清楚了這些需求分別代表著什么意思嗎?又知道這些需求之間的區(qū)別嗎?
如果沒弄懂的話,你做需求分析的邏輯可能都是錯的,更不可能做出優(yōu)秀的產品方案。
因為不同的需求,分析的邏輯和使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分析用戶需求,需要使用逆向設計法,探索用戶更底層的需求。
比如,分析功能需求,需要使用UML建模,將用戶需求轉為可實現(xiàn)的產品需求。
比如,分析商業(yè)需求,需要使用精益畫布,從產品和市場的角度,從成本和營收的角度,從問題和解決方案的角度,去分析商業(yè)模式是否成立,能否讓公司盈利。
這篇文章,刀哥跟你一起探索需求,為您開啟正確的需求分析之旅。
一、你真的弄懂需求了嗎?
需求,簡單的來說,就是一種需要。
需求方可能是用戶、市場、企業(yè)或者產品。
需求方是用戶時,是用戶需求,用戶遇到問題或者無聊時,需要通過產品/服務來解決。
需求方是市場時,是市場需求,市場需求是用戶需求的集合,需要更多的產品/服務來解決。
需求方是企業(yè)時,通常是商業(yè)需求,企業(yè)需要通過產品實現(xiàn)盈利。
需求方是產品時,是產品需求,產品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作為產品經理,我們經常接觸到的是用戶需求和功能需求。
本文,也將重點討論這兩個需求。
二、為什么做好需求分析如此重要?
相信大家對這張圖不陌生,雖然是個段子,但卻真實體現(xiàn)了需求分析過程中的失真。
首先,在用戶需求分析的時候,如果沒有抓到本質,可能直接導致后面的工作沒有意義。
做完了以后發(fā)現(xiàn),和預期不符,要么變更需求重新做,要么直接失敗,做出一堆沒用的產品/功能。
其次,在做產品需求分析時,如果沒有有效的方法,需求描述不清楚,后面的研發(fā)過程會非常痛苦。
總之,需求,是任何產品的起點,為產品的直接負責人,產品經理要準確的定義這個起點,讓正確的事情相繼發(fā)生,否則,就會出現(xiàn)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三、需求來自于場景
要準確識別用戶需求,我們必須要了解場景,因為用戶的需求,一定是來自于場景。
用戶需求場景是指用戶在某種環(huán)境下,做某件事來滿足某種需求。
影響需求有兩個核心要素,一個是環(huán)境,一個是用戶當前的狀態(tài)。
我們舉一些例子,來理解場景對需求的影響。
胖子一定會有減肥的需求嗎?并不一定,有些胖子天天喝快樂肥宅水,吃油炸食品,過得很快樂,并不一定需要減肥。
只有當胖子因為自己血糖高、血壓高,身體因為肥胖而不健康的時候(用戶狀態(tài)),或者因為肥胖被人恥笑,找不到對象時,他才會減肥(環(huán)境)。
而當他真正去減肥的時候,他的需求可能是身體健康(如果胖且健康,就不會減肥),或者是找到彼此欣賞的對象(如果胖也能得到贊賞,并且能找到對象,就不減肥了)。
慢性子的人永遠都是不慌不慌嗎?并不一定,當他上班快遲到的時候,他也很慌。
大齡單身狗一定會焦慮找不到對象嗎?并不一定,他本身就是不婚主義者,很享受單身生活,毫無焦慮。
需求,一定來自于特定的場景!
需求,一定來自于特定的場景!
需求,一定來自于特定的場景!
只有真正理解了這個道理,才能真正理解用戶,做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前段時間我到商場玩,花了300塊錢,換來了一堆沒啥用的小玩偶,小玩具,市場價最多50元。
在任何一個理智人看來,這都是不劃算的,難道是因為我傻嗎?
并不是。而是因為我在特定的場景里,產生了需求,做出了消費的行為。
這個場景就是電玩城。
那天我?guī)е⒆尤ド虉鐾?,見到商場里有個電玩城,有很多夾娃娃的、夾玩具的……
孩子看到這些玩具,興奮得很,非得讓我去夾。
剛開始我買了100塊的幣,想著夾完就不完了,結果幣塊用完的時候,有一個孩子想要的玩具,始終夾不到。
我不想讓孩子失望,就又花了100,夾了很久,終于夾到了,幣也差不多用完了。
后來又看了一些其他玩具,又花了100。
最后看夾到的這些玩具,市場價可能就50塊錢,300塊可以買很多更好的玩具了。
這就是在特定場景,產生特定需求的案例,在電玩城的環(huán)境里,已經在我們在商場玩耍的這個狀態(tài)下,我們產生的可能并不一定是獲得某個物品的需求,而是獲得通過概率游戲,去獲得物質獎勵的刺激感。
四、需求分析的方法:用戶故事地圖
1. 用戶故事和用戶故事地圖
我們做需求分析,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兩步:
- 識別用戶需求
- 轉化成功能需求
在識別用戶需求,并轉為功能的過程中,有幾個關鍵要素:用戶、功能和希望達成的目標。
使用用戶故事,剛好可以把這幾個關鍵要素串聯(lián)起來。
用戶故事可以發(fā)現(xiàn)用戶需求,并定義解決方案,即功能。
通過團隊一起頭腦風暴,梳理用戶故事地圖,就可以做到既見森林又見樹木。
用戶故事地圖,是由用戶故事組成的全景圖,用戶故事由核心步驟和用戶故事組成。
核心步驟是完成目標需要完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用戶故事是根據核心步驟拆分出來的更具體的小任務。
例如,用戶在電商產品中,核心步驟可以分為:瀏覽商品——下單——付款——收貨——評價,在瀏覽商品這個步驟里,可以分為更具體的用戶故事,如查看首頁、搜索、對比、查看詳情、查看評論等。
用戶故事地圖,有這樣幾個作用:
1、和業(yè)務、研發(fā),甚至用戶一起梳理需求,不遺漏關鍵功能;
2、在團隊內達成共識,讓項目成員有全局感,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3、更好的規(guī)劃版本,每次新迭代,都是做的當前最重要的功能,不浪費研發(fā)資源;
2. 梳理用戶故事地圖的方法
梳理用戶故事地圖,需要組織一次頭腦風暴會議,參與人須是各崗位關鍵角色,包括產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業(yè)務負責人、技術和老板等,人數控制在7人以內,但不要少于3人。
這些角色可以從多個角度提供建議,使產品/功能更加完善。
開會前,要提前準備一些材料。最好準備一個白板、不同顏色的便利貼、膠帶等等。
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使用線上工具。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第一步,進行產品定義。我們要確定我們的用戶是誰?解決什么問題?用戶目標是什么?產品目標是什么?通過這些問題,可以基本框定整體的范圍。
2、第二步,梳理骨干故事。梳理故事要確定好一級故事、二級故事,保證故事的完整性,同時要廣度優(yōu)先,而非深度。最后的效果就是看到故事群。
3、第三步,拆分故事。在剛剛梳理的每一個二級故事下面做停留,去拆分二級故事獲取更多細節(jié)內容。圍繞這個故事寫更多細節(jié)。
在這個過程中,先讓大家在一定時間內按照自己的想法寫出來,把每一條寫在一張卡片上,做到相互不干擾,然后每個人出聲說出自己的卡片內容,讓所有人了解并貼在墻上。
項目組人在寫想法的時候,相當于腦暴的過程,這時可以通過一些問題來刺激大家腦暴出更多的內容,比如:
- 用戶在這步具體做什么?
- 用戶還有其他選擇么?
- 用戶怎么做才能更爽?
- 出現(xiàn)問題如何處理?
在真實業(yè)務當中,發(fā)生特殊情況該怎么辦?所以這一步我們將盡量多地關注到所有場景的故事。
做完這步,我們已經獲取到了足夠多的細節(jié)信息,整個團隊都會做到對產品又見森林又見樹木的狀態(tài)。
4、第四步,溝通確認。這一步是將前面豐滿而又臃腫的故事,通過對標標題、充分討論,把公認的留下來,無用的剔除掉,同時區(qū)分要做的故事細節(jié)的優(yōu)先級。
完成所有故事梳理后,就出現(xiàn)了下面這張圖:用戶故事地圖。
五、挖掘真實需求:逆向分析法
當我們梳理用戶故事時,會有一個常見的誤區(qū),把用戶提出的方案,當作我們最終的解決方案。
用戶想要一匹更快的馬,如果我們把用戶的方案當最終的方案,就永遠只會去想,如何給用戶提供更快的馬。
更加科學的做法是,當我們接到用戶提的方案時,先不要著急定方案,而是按照下面的步驟去思考。
1. 逆向調查
用戶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需求,背后的真實目的是什么,可以借助黃金思維圈工具,從What到How再到Why。
比如,用戶想要一匹更快的馬,只是表象,真實的動機是,想更快地到達目的地。【更快的馬】只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案。
2. 找到真實需求
繼續(xù)往下面挖掘,用戶想更快的到達目的時,是為了更快地完成交貨。
更快地交貨,是為了促進更多的成交,賺到更多的錢。
賺更多的錢,是為了過上美好的生活,實現(xiàn)自由、快樂。
……
每個需求,挖到最后,都是人性的需求。
不過,我們應該重點關注,我們可以影響的那個層級,不必無限往下挖掘。
3. 調研
挖掘到用戶的真實需求后,就可以著手調研解決方案了。
用戶的提案,是基于用戶的認知,用戶只會基于自己的認知提出解決方案。
我們通過調研,是要找到更好的方案,我們的認知一定是要能高于用戶的。
用戶想要一匹更快的馬,我們發(fā)現(xiàn)用戶是想更快地到達目的地。
于是我們去調研,有沒有更好的讓用戶從A到B的方案。
經過調研,我們發(fā)現(xiàn),根據目前人類最先進的技術,可以制造一輛四個輪子的汽車,比馬更快。
再往后,技術還會發(fā)展,可能還有高鐵、飛機。
4. 假設并設計
基本明確方案后,就可以假設一個方案,并著手設計。
通過設計方案,實現(xiàn)方案,去驗證我們的方案是否達到預期,形成一個閉環(huán)。
這一步可以使用OSM模型,即目標、策略和度量。
制定一個方案想要達成的目標(O),然后,圍繞這個目標,去設計方案(S),最后,通過關鍵數據指標(M)來衡量所采用的策略是否達到預期。
六、產品需求建模三大利器
在完成用戶需求分析后,我們需要將分析出來的功能,轉化成產品需求,并交付給研發(fā)團隊來實施。
交付的形式是PRD。PRD里面包含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里面包含業(yè)務流程、業(yè)務規(guī)則、界面交互等。
在推導功能需求之前,我們要對需求建模。
產品經理,需求建模有3個常用的工具:ER圖、業(yè)務流程圖和狀態(tài)機。
1. ER圖
1)什么是ER圖?
E-R圖,也叫做實體關系圖,是用來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模型。ER圖是由美籍華人陳品山于1976年提出的一種數據建模工具。
實體是指客觀存在的事物,比如人、對象、概念、事件,都可以看作實體,通過梳理實體,以及實體之間的關系,可以梳理出產品的大致信息結構。
通過E-R圖來梳理信息結構,對產品經理來說,有以下幫助:
1、給開發(fā)提供數據庫建表依據。程序=數據結構+算法,有了數據結構,對開發(fā)來說,對即將開發(fā)的系統(tǒng)就有了更清晰的框架。
2、可以指導產品經理進行原型設計。在動手畫原型之前,梳理ER圖,根據已知的信息畫在原型上就行,而不用一邊畫原型,一邊想字段。
3、提升產品經理的抽象及歸納能力。梳理E-R圖,是一個建模的過程,建模需要通過業(yè)務溝通、流程梳理,從這些分析活動中提煉出核心實體。
2)ER圖的核心組成
E-R圖由實體、屬性和聯(lián)系組成。實體是抽象出來的人(如學生、講師)、對象(如課程)、概念(如章節(jié))。實體一般是個名詞,用一個方框來描述。
屬性是對實體不同維度的描述,用橢圓來表示,并和實體連接起來。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我更喜歡直接在實體里面去添加屬性,維護成本更低,可擴展性更強。
實體與實體之間,通過一個菱形來連接,菱形里描述實體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用戶<創(chuàng)建>訂單,課程<關聯(lián)>講師,菱形里一般是個動詞。
實體和實體之間,有幾種數量對應關系,即基數,基數有1對1,1對多,多對多。在菱形兩邊的線上,通過1、N、M來表達數量關系。
以下是標準的ER圖:
3)ER圖的三種模型
ER圖按照其目的,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的模型,分別是概念模型、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
- 概念模型,主要呈現(xiàn)的是系統(tǒng)主要的實體,即核心業(yè)務對象,不會描述屬性和基數。
- 邏輯模型,主要呈現(xiàn)的是實體,關系,基數和屬性。
- 物理模型,主要呈現(xiàn)實體,關系,基數和更詳細的屬性,更詳細的屬性包括鍵值、主鍵、外鍵等。
產品經理平時用到的,主要是概念模型和邏輯模型,在需求分析階段輸出時,可以利用其指導我們進行原型設計即可。
邏輯模型也可以作為開發(fā)創(chuàng)建數據庫的依據,開發(fā)在創(chuàng)建數據庫的時候,會使用物理模型。
以下是三個模型的對比:
所謂的列,你可以理解為屬性,列的類型是屬性的數據類型。
比如,用戶作為一個實體,有姓名、年齡、生日等屬性,姓名是字符、年齡是數字、年齡是日期。
4)ER圖示例
邏輯模型ER圖
物理模型ER圖
ER圖的畫法非常簡單,但是用處特別大,實體關系更是一種思考模型,可以讓產品經理“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ER圖可以指導產品進行需求分析,產品設計,還可以作為開發(fā)人員建表的依據。
ER圖包括實體、屬性和關系,分為概念模型、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產品經理經常用到的是概念模型和邏輯模型,開發(fā)人員使用物理模型。
ER圖的工具,刀哥推薦使用processon,當然Axure也可以,因為ER圖相對簡單,其實使用什么工具差異都不太大。
2. 業(yè)務流程圖
1)什么是業(yè)務流程
業(yè)務流程是不同角色,完成業(yè)務目標的先后順序,是一系列步驟、程序,是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的程序化處理。
角色可以是任何對象,例如人、系統(tǒng)、部門、公司…
一個業(yè)務流程由多個連續(xù)的活動組成,復雜的業(yè)務流程還分為子流程。
業(yè)務流程有多種類型,例如部門人與人之間的業(yè)務流程、用戶(人)與系統(tǒng)(產品)的交互業(yè)務流程、系統(tǒng)與系統(tǒng)之間的業(yè)務流程。
人與人之間的業(yè)務流程如公司的請假、調休、轉崗、離職等,OA系統(tǒng)里面會有很多這種流程。
人與系統(tǒng)的業(yè)務流程如注冊、登錄、找回密碼這些基礎流程,還有如打車、叫外賣、購物的業(yè)務流程。系統(tǒng)可以看作是一個黑箱子,箱子里面又包含有前端和后端等。
系統(tǒng)與系統(tǒng)的業(yè)務流程主要在于進行數據交互,系統(tǒng)使用結構化設計,將整個系統(tǒng)拆分成很多聚合度很高、耦合度很低的模塊,模塊之間除了內部交互外,還需要外部系統(tǒng)進行交互,系統(tǒng)之間的交互通常使用接口。
每個業(yè)務流程都由多個連續(xù)的活動組成,例如請假這個業(yè)務流程,里面的活動有填寫請假單、審批請假單等活動。注冊的流程涉及填寫手機號、獲取驗證碼、輸入密碼等活動。
2)業(yè)務流程分析
業(yè)務流程分析就是在開始動手畫之前對業(yè)務和執(zhí)行過程進行詳細的調查,并回答以下問題:
(1)業(yè)務流程的目的或者想達到的目標是什么?
(2)業(yè)務流程從哪里開始?如何完成?包含哪些活動和步驟?結束的條件是什么?
(3)這個業(yè)務流程有哪些角色參與?
(4)流程的活動之間有哪些控制流(判斷、同步分支和匯合,稍后會說到)業(yè)務流程畫法
3)業(yè)務流程圖的基本元素
業(yè)務流程圖的基本元素包括:活動、判定、開始和結束、文檔、數據、控制元素,如下圖:
不論用什么工具,記住這幾個基本元素,就可以覆蓋所有的業(yè)務流程。不管什么流程圖,都可以僅用以上幾個元素表達,比如跨部門職能流程圖,就是加泳道而以,頁面流程圖,可以用『文檔/數據』那個元素表示。
4)繪制業(yè)務流程圖的注意事項
繪制業(yè)務流程圖,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a. 首先從核心業(yè)務流程圖入手,它們是系統(tǒng)中起關鍵作用的部分。
b. 繪圖應該根據流程方向盡量從上至下、從左至右,保持一致性。
c. 使用統(tǒng)一的符號。
d. 一個流程只有一個起點,有一個或多個終點。
e. 盡量避免交叉,并行的活動采用并行元素。
f. 盡量識別出表格和文檔。
5)幾種常見流程示例
① 人與人
以某高校期末考試流程為例,期末考試前,教務處負責安排全校課程的考試時間和地點,下發(fā)『考試安排表』。
正式考試之前,各任課老師準備好試卷,填寫『試卷審批表』,交由系主任審批簽字,簽字后再交由教務處打印試卷。
學生參加考試并答卷,產出成績單,任課老師閱出成績,并將答卷封裝存檔,如果不及格,教務處安排補考。
② 人與系統(tǒng)
③ 系統(tǒng)與系統(tǒng)
在梳理系統(tǒng)與系統(tǒng)之間的業(yè)務流程圖時,切記不要梳理得太細。
不要在流程圖上體現(xiàn)太多的分支流程和異常流程。
如果過細的話,會把這份流程圖變得非常復雜,可讀性太差。
最后,因為過于復雜而沒人愿意看,自己后面看的時候可能都會繞暈,開發(fā)測試更是不愿意看。
最好的做法是,核心系統(tǒng)間的流程圖簡要描述即可,通過這個圖重點描述幾個事情:
1、核心業(yè)務,涉及到多少個系統(tǒng)。
2、系統(tǒng)之間,如何進行交互和流轉。
3、在這些流轉過程中,分為幾個大的步驟(縱向分階段)。
然后,對復雜的業(yè)務邏輯,通過單個業(yè)務流程圖來進行拆解。
在單個業(yè)務流程圖中,盡量廣而全地描述分支流程和異常流程。
3. 狀態(tài)機圖
狀態(tài)圖,用于描述某個實體的狀態(tài)變化和流轉規(guī)則。
狀態(tài)機圖對于梳理業(yè)務邏輯和開發(fā)實現(xiàn),有很大的幫助。在實際工作場景中,寫一大堆文字來描述狀態(tài)流轉,效果通常都不太好。對于狀態(tài)定義及流轉的描述,狀態(tài)機圖是最好的工具,沒有之一。
狀態(tài)描述最常見的應用場景,是對各類訂單的描述,如電商的訂單狀態(tài)、快遞物流狀態(tài)、支付狀態(tài)等。
狀態(tài)機也不復雜,只需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即可畫出高質量的狀態(tài)機圖:
1、有限集合。狀態(tài)都是有限的,需要枚舉所有狀態(tài)。并且每個狀態(tài)都能體現(xiàn)一個實體的某個階段。
2、狀態(tài)互斥。狀態(tài)之間,一定沒有重合的地方,必須互斥。
3、可能具備子狀態(tài)。子狀態(tài)的前提,是有子訂單,比如,電商的主訂單是購物訂單,基于這個購物訂單,衍生出了支付訂單、物流訂單、售后訂單,在待發(fā)貨這個狀態(tài)下,有退款中和退款完成兩個子狀態(tài)。
4、持續(xù)一定時長。狀態(tài)是能持續(xù)一定時長的,而不是瞬間狀態(tài),比如創(chuàng)建一個訂單,創(chuàng)建這個過程,由代碼執(zhí)行,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很短暫,我們如果定義一個“創(chuàng)建中”的狀態(tài),就沒有必要。
5、包括已中待其中一個詞。定義一個狀態(tài)時,通常使用“已”、“中”、“待”其中一個。
以下是一個電商訂單的實例:
從示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完整的狀態(tài)機圖,包含幾個核心要素:
1、開始和結束。開始通常代表產生對象的開始,結束代表狀態(tài)已經進入終態(tài)。
2、狀態(tài)流轉的條件。從一個狀態(tài)流轉到另外一個狀態(tài),必定有1個或多個事件。
3、狀態(tài)本身。定義訂單當前的階段。
狀態(tài)機圖跟實體關系圖一樣,畫法很簡單,但是代表的是對狀態(tài)的定義和規(guī)則的思考,幫助巨大。
可以使用ProcessOn、Visio、Axure就可以很方便地畫出來。
4. 小結
對產品/功能完成建模后,我們就完成需求分析很重要的一步,我們來總結下這三個建模工具:
使用ER建模和流程建模,其實背后還代表著一種設計思想。
ER圖代表DDD,即領域驅動設計,我們在梳理ER圖的時候,可以識別所有業(yè)務對象,這本身也是一個熟悉陌生領域的過程。
流程圖代表PDD,即流程驅動設計,在梳理業(yè)務流程圖的過程中,考慮更細節(jié)的分支流程和異常流程,從而可以補全用戶故事地圖,從而真正做到既有廣度,又有深度。
另外,其實還有一些其他的建模工具,如用例圖、時序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研究,刀哥公眾號也有相關的文章。
刀哥認為,熟練掌握這3個建模工具,就可以覆蓋工作中大部分的場景了。
七、如何管理用戶需求和產品需求?
1. 原始需求和產品需求
前面我們說過,需求有用戶需求和產品需求。
用戶提交的需求,還沒有經過深入思考,整理解決方案的,叫做原始需求。
使用逆向分析法,對原始需求進行進一步的挖掘,然后整理出可交付給研發(fā)實施的需求,叫產品需求。
原始需求和產品需求是多對多的關系,多個原始需求可能對應同一個產品需求。
一個原始需求,也可能對應多個產品需求。
比如在B端系統(tǒng)上,業(yè)務方提出,希望做一個會員系統(tǒng),這是一個原始需求。
但是對應的產品需求,可能包括積分模塊、成長值模塊、優(yōu)惠券模塊、還有對前端APP的改造,包括很多模塊。
原始需求,提交方通常是帶著方案來的,我們千萬不要把用戶的方案當方案,而是用戶提案背后的真實目的。
C端產品,可能對應到馬斯洛模型。B端產品,可以使用逆向分析法。
C端產品,用戶可能并不會直接提出需求,需要很強的洞察力和同理心,去感知用戶的需求。
B端產品,可以讓提交人提交一個需求提報表,讓提交人重點描述背后的期望以及想實現(xiàn)的價值。
需求提報表,核心包括提交人、優(yōu)先級、問題描述、預期目標、預期收益、期待解決方案、期待上線日期等字段。
需求提交的模板可以在刀哥產品資料集里面獲取,關注刀哥公眾號,即可獲取。
2. 需求的類型和價值
需求按照軟件工程這個維度分,可以分為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按照不同提交主體,又可以分為業(yè)務需求、用戶需求和技術需求。
業(yè)務需求是由中高層提出,主要是一些策略和管理制度等,如績效規(guī)則、風控策略、規(guī)則制度……
用戶需求由一線產品直接使用者提出,主要使用產品具體的體驗以及相關利益,可以使用客戶旅行地圖這個模型去分析。
技術需求是由技術提出,為了提升系統(tǒng)的擴展性、易用性,更好的服務業(yè)務,技術要做一些技術優(yōu)化,很多時候,隨著業(yè)務的發(fā)展,技術架構不能滿足業(yè)務發(fā)展的需求時,需要進行重構。
在做任何一個需求時,我們都需要思考實現(xiàn)這個需求的價值,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需求有以下幾種價值:
商業(yè)價值。能否為公司帶來收益?
業(yè)務價值。能否降本增效或者提高安全、風控?
用戶價值。能否解決用戶問題,或帶來“效用”?
技術價值。能否提升產品的擴展性、易用性?
3. 如何管理需求池?
不管從什么渠道,接到什么需求,第一步我們都記錄到原始需求池。
然后根據模塊,由不同的產品人員負責并分析,然后變更原始需求池的狀態(tài)。
原始需求經過分析后,有些可能是偽需求,有些實現(xiàn)后可能也沒什么價值,有些轉成了產品需求。
轉成產品需求后,再記錄到產品需求池里,根據項目進度進行維護更新。
還記得之前說的ER圖嗎?我們把原始需求和產品需求看成兩個實體,就是以下關系:
管理需求池,可以用TAPD或禪道這樣的工具,在項目團隊內可以很好的流轉,如果團隊配合得好,使用規(guī)范的話,可以導出需求池,隨時知曉需求的整體進度。
但是項目工具使用不規(guī)范,我們有時還得借助Excel的工具,由專人進行維護(通常是項目經理),才能更好的管理好需求池。刀哥的公眾號有Excel版本的需求池模板,大家可以自行去獲取并下載。
4. 如何衡量需求的優(yōu)先級?
需求的優(yōu)先級,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包括公司戰(zhàn)略、市場動態(tài)、競爭對手、內部資源等。
但是歸納起來,就這幾個核心點:
- 投產比:可量化的需求,投入多少研發(fā)資源,可以獲得多少收益。收益可能直接給公司帶來的營收,也可能是間接的降本增效。
- 風控:不太好量化,但是處理了這類需求,就可降低外部用戶薅羊毛的風險,內部飛單的風險,系統(tǒng)崩潰的風險等。
- 合規(guī):不太好量化,但是如果不處理這里需求的話,可能面臨被有關部門處罰,APP下架等。
- 體驗:不太好量化,但是處理以后可以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比如更好的交互,更快的響應速度,更好的情緒感受。
但是,我們做任何一個需求,盡量都要去量化。
刀哥一直記得一句很經典的話,沒有量化的產品,就像沒有儀表盤的飛機,是盲飛,你敢坐盲飛的飛機嗎?
量化后的數據,可以給產品經理提供決策依據。量化后才能更好的驗證需求是否達成了預期。
量化有幾個思路。
1、看業(yè)務指標??瓷暇€后的需求是否帶來業(yè)務增量。
2、看行為指標。通過埋點,統(tǒng)計使用次數、人數及轉化率。看功能的使用情況,
2、看NPS。通過凈推薦值,看用戶的綜合主觀評價。
5. 小結
需求分為原始需求和產品需求,原始需求是用戶提出的,產品需求是產品經理經過思考和分析提出的。
需求有業(yè)務需求、用戶需求和價值需求。需求的價值有商業(yè)價值、業(yè)務價值、用戶價值和技術價值。產品經理要能夠識別需求的類型和價值,才能做出更好的分析。
管理需求池可以利用項目管理工具,也可以簡單地用excel,管理的重點是跟進與維護。
需求的優(yōu)先級可以通過投產比,安全,合規(guī)等幾個方面去考慮。
做需求,一定要量化,有量化,才能驗證需求是否符合預期,通過收集需求,做方案,看數據,才能形成有效的項目循環(huán),并提升能力。
八、一個需求的一生
一個需求,從挖掘到分析、調研,再到整理成產品需求,再到研發(fā)測試上線,用下面這張圖,可以很好呈現(xiàn)。
這張圖來自騰訊的TAPD,這里又要安利下這個項目管理工具,可以管理從需求到交付的全過程。
了解需求的全生命周期,也就掌握了項目管理的核心方法,項目管理的起點,就是需求。
首先,產品經理規(guī)劃需求,需求可能來自于業(yè)務、技術或者用戶,經過分析,將這些需求按照一個一定顆粒度拆分,每個需求都有可能研發(fā)的詳細需求文檔。
然后,將這些需求組合,按照優(yōu)先級,形成發(fā)布計劃。研發(fā)根據發(fā)布計劃拆分任務,規(guī)劃迭代,進入研發(fā),研發(fā)完成后,產品經理驗收,并交付給需求方。
最后,需求對應的功能上線后,產品經理去收集用戶反饋,分析功能的使用情況,是否有達到預期,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再次迭代優(yōu)化。
九、寫在最后
需求分為用戶需求、產品需求、市場需求和商業(yè)需求。用戶需求使用逆向分析法、產品需求使用UML、市場需求商業(yè)需求使用精益畫布,不同需求,分析的工具和方法論不一樣。
做好需求分析,可以讓正確的事情相繼發(fā)生,讓產品有價值、研發(fā)有價值。
需求來自于場景,產品經理必須認知到這一點,只有熟悉了場景,才能理解用戶,做出好的解決方案。
分析用戶需求,可以使用用戶故事地圖法,使用用戶故事地圖,可以做到既見森林,又見樹木。
挖掘用戶真實的需求,可以使用逆向分析法,用戶會說需要一匹更快的馬,但想要的是更安全快速到達目的地。
產品需求建模三大工具,掌握這3個工具,就能梳理邏輯縝密的需求方案,這三個工具是ER圖、流程圖和狀態(tài)機。
需求有業(yè)務需求、技術需求和用戶需求,不同的需求對應的價值也不一樣。
需求的優(yōu)先級,可以從投產比、風控、合規(guī)等方面考慮,需求一定要量化,量化才能衡量,量化可以從幾個角度去考慮,業(yè)務指標、行為指標和NPS。
一個需求,從誕生到最后實現(xiàn),需要經過一系列的過程,可以使用敏捷開發(fā)的思路,認識了需求的生命周期,是做好項目管理的基礎。
專欄作家
刀哥,微信公眾號:刀哥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7年產品老司機,現(xiàn)任某互聯(lián)網公司高級產品專家,有豐富的金融項目經驗,豐富的實操經驗,擅于輸出接地氣的實用干貨,幫助成千上萬的產品經理晉升成長。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寫的很棒
干貨滿滿,收藏后細細分解
寫的太詳細了,能跟著大佬學到好多知識。
學到了
寫得非常清晰,易懂,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