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7期:做一個雙商兼具的產品經理,你需要掌握這個必殺技能

0 評論 11492 瀏覽 75 收藏 26 分鐘

溝通,俗稱忽悠和撕逼,是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的必備環(huán)節(jié),無數“老實敦厚”的產品經理都栽倒在此。而撕贏了或者忽悠成功了的產品經理,根據達爾文的物種進化論,也因“設計和開發(fā)不干了需求沒人做”而滅絕。所以能留下來的產品經理,通常都是既能跟開發(fā)和設計愉快的相處,在提需求時又能順暢溝通的。那么這些產品經理在遇到溝通和團隊管理問題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呢?走,本期天天問帶你逛“窯子”去~!

問題清單

  1. 怎么避免設計的反復改稿,縮短溝通成本?
  2. 當開發(fā)對你的工作安排有抵觸,一直拖著的時候該怎么處理?
  3. 如何在創(chuàng)業(yè)公司做好產品經理?
  4. 產品經理如何鍛煉自己“忽悠”的能力?
  5. 產品經理要怎么對待犯錯的團隊成員?
  6. 產品經理應如何管理團隊?

————————————————— 我是分割線 —————————————————

問題1:怎么避免設計的反復改稿,縮短溝通成本? @Karen

精選回復@肉肉圓

首先,不同產品的UI難度差異化很大,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設計,雖然題主公司的UI看描述還確實挺辣雞。按照我多年來和設計相愛想殺的經歷,我就分享下如何避免重復溝通的問題。

一、需求溝通

產品經理與設計師的溝通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設計前一定要跟設計師詳細的做產品介紹,講解產品中的功能點,以及背后所希望表達的意義。我一般會用數字在原型中給界面顯示的元素標一個優(yōu)先級,例如哪些文字要突出顯示,哪些要弱化,數字越大優(yōu)先級越高,相同數字的代表同一優(yōu)先級。這樣搭配起來效果更好。

另一個是要跟設計師講自己對于設計上的意見。產品人員對于UI的設計也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設計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講給設計師聽。但是還是要尊重UI的專業(yè)意見,大體的框架思路講清楚,確認細節(jié)問題,讓UI自由發(fā)揮。(不過在你這種情況下還是讓UI跟著你的思路去設計吧)

二、需求進行中要注意的幾個點

  1. 不要偷懶,每出一版設計稿有修改意見走郵件,必要的話配上截圖,以免出來之后有落下的需求出現(xiàn)撕逼的情況,意見一目了然還能降低修改的次數。
  2. 定排期的時候給設計多留點時間,不要把時間卡太緊,讓設計頂著壓力上,反而出來的效果不太理想。做人嘛,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產品經理尤是。
  3. 在提交設計需求前可以自己先想一下自己對設計上的想法。有時候設計師自己確實就是沒什么想法,這時候可以給他們找一些案例,拿過別人的作品我們從中借鑒一下(關鍵詞是借鑒!而不是照抄?。┧援a品經理一定要說清楚,應該借鑒的是別人作品的什么地方,不要誤導設計,出來又是一番撕逼。

精選回復@阿南

之前有回答過類似的問題,避免重復溝通的重點是你要保證設計師完整理解業(yè)務及產品設計意圖,在理解的前提下其他交給設計師自由發(fā)揮。

需要注意的方面:

  1. 不要僅要求UI執(zhí)行一個具體的命令,要細節(jié)化具體化并提供相應的調研。
  2. 最好讓交互與UI對接,但你要確認UI稿(如果有評審,需要參與評審過程)
  3. PM需要輸出清晰的交付物(PRD,瀑布開發(fā)情況下);或從項目第一次會議就帶上UI并在項目過程中充分溝通,期間補充不要文檔。
  4. 上游需求方提出來的更改需求不要一口就答應下來,要先hold住
  5. 評審完成后,不要隨意改變需求。新的需求,不合理的就干掉;合理的放在下一期。如有本期一定要做的,那就是上面第二點沒做好。

問題詳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oij9s.html

問題2:當開發(fā)對你的工作安排有抵觸,一直拖著的時候該怎么處理? @螃蟹俠

精選回復@栗子

1. 讓技術同學參與需求的工作

在思考需求和制作需求方案的時候,可以咨詢技術小伙伴給出技術角度的意見,這邊避免了需求評審時候技術同學發(fā)難說實現(xiàn)不了,或者說最終實現(xiàn)過程中遇到問題延長工期。同時,如果技術小伙伴感興趣,也可以讓他們提產品方案的建議,充分參與進來,這樣產品與技術同學結合更緊密,更能夠互相理解,即使說中途需求有改,讓開發(fā)同學明白了其中緣由也會好得多。

2. 技術基礎知識還是得學

平常多問問多請教技術小伙伴一些疑惑的問題?;镜募夹g基礎知識也可以看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給產品經理講技術】的作品,通俗易懂。再深入點可以看看代碼。

3. 溝通的前提是講清楚需求價值

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是講道理的人,沒人想浪費時間做無用功。如果你告訴開發(fā),這個需求 CTR預期提升20%,然后拿出以往的數據經驗以及競品數據做支撐,開發(fā)一想,這樣有道理對團隊也有好處,自己獎金也會多多,為何不幫您呢。

4. 用你的專業(yè)性證明自己靠譜

思考需求方案時,首先自己要想清楚,想清楚其中的運轉方式規(guī)則,客戶端要做什么后端要做什么設計要做什么,需要什么數據哪些接口。想起來之前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哪些產品看起來很簡單技術做起來很難,問題里面提到個性化推送。如果哪天你要做個性化推薦,告訴你們技術說,咱們要做個性化推薦的系統(tǒng),根據XX推薦XX,只說到這里,那就等著被噴吧。

精選回復@大果粒

每個崗位關注的點不一樣,程序員也分類型,作為產品經理我們是產品的管理者,我們關注它的整個生命周期,像自己的小孩一樣關注它的成長,而程序員只是它成長中的參與者。因參與者的類型不同,所關注的結果就不同,像我現(xiàn)在項目組中存在的參與者有:懶惰型,倦怠型,混日子型,成長型,榮辱型等。

不同類型需要不同的溝通方式去刺激,正向型也不都是關心產品的好壞,而是關心自己以后的成長及技術的成長及經驗的積累,負向型只是想保持現(xiàn)在的工作狀態(tài)不被改變,過一天算一天。做為PM針對不同的類型我們都無可厚非,因我們也有自己的私心,也分不同的類型。

從往期的項目經驗中,我們針對正向型的人給予更多的鼓勵并將項目中他們沒有觸及卻毛遂自薦的功能模塊交由他們并將上線后大家的反響告訴他們,對于負向型的人,也分不同類型負向,技術不錯就是不愿改變現(xiàn)狀的,鼓勵并督促;技術不行人也不行還排除不出去的,將簡單的功能交付并隨時跟進;技術正常抱怨特多的,沒事就多聊聊,軟硬兼施;反正是沒有絕對的方式。每個公司體系不一樣、架構不一樣可能導致結果也會不一樣;

問題詳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24h28.html

問題3:如何在創(chuàng)業(yè)公司做好產品經理? @一帆風順的一凡

精選回復@海清

創(chuàng)業(yè)公司里的產品經理身份就是領導者,你提到的問題主要是團隊管理問題,我從這個方面給你一點建議:

1、鼓舞士氣

在面對幾乎不能完成的工作內容的時候,能讓大家有一種既然決定要做了,就一定要做得最好的心態(tài)。

要身先士卒,陪著大家一起干活,建立起團隊的默契和配合度。

2、姿態(tài)放低,密切溝通

這個是最重要的一點,你是團隊的leader, 是一個需要負責,需要幫自己的人說話。同時也要指出隊伍問題的人,所以及時溝通了了解項目現(xiàn)狀很重要。

3、抗壓分壓

對組外,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抗壓,就算是錯,也是錯在自己的需求不明確,文檔不完整。

對組內,需要激發(fā)。人都是有潛力的,就算不懂設計,不懂技術,也能找到一些資料或是大牛幫忙解決一些問題。另外你要做好隨時被劈頭蓋臉罵一頓,和被各種人呼來呵去的準備,這是PM的日常。

精選回復@lesley

工作三年,兩份工作都是在創(chuàng)業(yè)公司。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沒有任何經驗,一切從頭開始,也會和題主一樣手忙腳亂的,最多的時候一天要做七八件事情,公司同事都說我像個救火隊員,哪里有問題就往哪里沖,不過那兩年的經驗,確實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以下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1、關于需求。創(chuàng)業(yè)公司,需求一般來自于老板、市場或者運營,切忌接到需求,就安排進開發(fā)任務里,尤其是在開發(fā)過程中,不要輕易變更。一定要想清楚需求是否真的有價值,能否與其他需求結合實現(xiàn),然后跟需求提出方談好優(yōu)先級和截止時間,設計好方案后,與技術經理探討可行性,了解大概的開發(fā)時間和近期開發(fā)計劃安排。都協(xié)商好之后,再安排進開發(fā)計劃。

2、關于打雜。在創(chuàng)業(yè)公司,往往以結果為導向,所以你是什么崗位,做的事情是否超出職責范圍都不重要,產品順利上線最重要。所以,除了做好需求管理、產品設計的自身工作外,被抓去填坑在所難免。像我在之前的公司,幾乎所有的崗位都去幫過忙,設計、開發(fā)、測試甚至是財務。這可是熟悉公司結構,與各個崗位的同事建立友誼,學習經驗的大好機會。不過,這些當然是在本職工作做好的情況下去安排,有一個備忘錄很重要,把需要完成的事情都記下來,然后根據難易程度,優(yōu)先級進行排列,不僅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而且當你完成工作,把它劃掉的時候,會感覺到特別有成就感。

3、關于心態(tài)。有個良好的心態(tài)很重要,產品經理很容易成為背鍋俠,犯錯沒關系,犯錯之后要積極反思,然后盡力去想解決方案,彌補過失。加班的時候幫大家點個餐,活躍一下氣氛,不僅可以讓自己輕松一下,也可以讓周邊的同事感到放松。

問題詳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ooklf.html

問題4:產品經理如何鍛煉自己“忽悠”的能力? @soul

精選回復@劉鵬飛

打“忽悠”的那場仗,先要看你忽悠的是誰了。

例如你“忽悠”的對象是產品同事,那自己多找些數據,多找一些實際的“場景”就可以拿下了。好比說你在做滴滴App,你想“忽悠”同事給你加一個“打車時支持乘客發(fā)送圖片”。你就要多找些這個需求的實際場景去說服ta,好比說xxx那天,司機在你身邊,但一直找不到你。好比說很多用戶和司機因為方言等問題語言溝通不暢,有了圖片可以省很多的溝通成本等。

假如你“忽悠”的對象是你的下屬,那多結合你收集到的信息,從業(yè)務運轉角度去拆解你想布置的任務。通過一些下屬暫不了解的信息點,去說服。

假如你“忽悠”的對象是你的老板,那么多站在市場及業(yè)務實際運轉角度出發(fā),去進行一次“勇敢”的溝通。例如老板很希望品牌曝光,也很希望提升用戶新增。那你可以通過你實際觀察到的業(yè)務中的潛在機會點,結合市場上的分析判斷,告知老板這個值得一試。

當然,很多時候能打動人的都是“真誠”溝通了,所謂“忽悠”大多都是“知己知彼”后為了成功的溝通手段而已。

精選回復@ 秦桑低綠枝?

我跟開發(fā)溝通起來沒有太大的問題,跟運營也能打成一片,可能因為我本身是女生,性格比較活潑吧。不過我在提需求,或者請求別人做某件事的時候,我都首先會考慮到他們的感受,直接了當將我的問題表達出來并說明情況,請求支援,一般都能得到回應。我認為還是要將心比心吧。

沒有總結過具體的溝通技巧,不過在進行“忽悠”之前,可以遵循下面的方法:

  1. 首先學會觀察
  2. 接著表達感受
  3. 然后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
  4. 具體的請求

觀察。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例如,它會說“歐文在過去的5場比賽中沒有進一個球”,而不是說“歐文是個差勁的前鋒”。

感受。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請求。在發(fā)言時,我們將自己想要的回應講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

隨手答,有異議可以在評論里交流。

問題詳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hadnr.html

問題5:產品經理要怎么對待犯錯的團隊成員? @馬林

精選回復@啫喱

問題還是得說出來,換種不是責備的語氣,大家一起虛心好好總結,磨合終會有需要點時間。

看回這個案子,感覺是因為缺乏溝通導致吧。正常不會一周才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的,有幾個問題還需要思考一下:

說好多遍就代表別人理解了?數據傳輸都有失敗率更何況日常溝通?信息不對稱或者失真是最正常不過的!

理解代表最初我們需要的效果?老板或者我們做產品經常也會出現(xiàn)自己yy一個想法出來就讓別人去實現(xiàn),然后實現(xiàn)出來卻發(fā)現(xiàn)不太好,所以多次優(yōu)化校稿,持續(xù)跟進,不定時了解項目進度,以確保設計風格往自己的方向穩(wěn)定前進,若中途發(fā)下有更好的應該可以及時調整,免得多次調整。

最后還是需要說一句:不要拿責備當做刺激,多反思總結包容反而讓團隊更有戰(zhàn)斗力。共勉~

精選回復@劉金杰

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能會有兩種可能:

  1. 你認為的“已經跟她確認了沒其他問題”只是你所認為的,可能她是新人有疑問卻不敢吱聲,導致后期的反復修改。
  2. 外部干擾因素,可能是UI自身的情緒和狀態(tài)比較低迷,或者身邊發(fā)生了特殊情況(跟男友分手、家庭矛盾等),導致你們之間的溝通效率低下。

像這樣兩種情況,分別的解決方法是:

  1. 跟UI說想法和設計思路的過程中穿插對話,例如這個部分的功能模塊應該放在哪個部位,因為XXX,你有沒有想法或者建議?讓UI大膽的提出自己的意見,有問題不要緊,重要的是溝通。可能耗時會長一些,但前期的反復確認好過后期的反復修改;把原型和流程梳理了一遍之后讓UI再復述一遍,當然不要太生硬,女孩子嘛柔和點,說“你是專業(yè)的設計師,接下來這個設計就交給你了,你開始做的時候大概的框架和思路跟我說說唄我也做個參考”,總好過誒你將我的想法復述一遍吧。
  2. 對于情緒方面有問題的,就疏導一下,沖杯咖啡的時間聊聊工作外的話題,鼓勵她盡快回復狀態(tài)。

問題詳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0m46e.html

問題6:產品經理應如何管理團隊?@魏成

精選回復@soul

看了你的問題描述,我覺得你所陳述的問題都是表面的,具體怎么溝通的詳細過程我也不清楚,所以也不好給你做分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道),所以以我自身在團隊管理方面的經驗,給你點經驗參考吧,畢竟你要跟一個團隊進行磨合也不是幾個星期就能搞定的事,還要看長期團隊的動態(tài)穩(wěn)定。以下是我總結的四點經驗:

一、相信同事的專業(yè)能力

身為管理者,首先應該相信團隊成員的能力,盡量不要插手他們專業(yè)職能的工作,即使也許自己比他們更專業(yè),但不要在細節(jié)的地方直接的告訴他們該如何做。你需要的只是將任務,需求的要求說明清楚,與他們溝通保證能夠被理解了,然后就讓他們自己來完成工作。

如果覺得有問題的地方你可以提出建議,但是千萬不要直接指揮或者親自操刀。

如果你覺得某一個成員做的東西不行,無法完成工作,那么應該意識到的是你沒有一個能完成該工作相應能力的合適的人,而不是逼當前這個人。作為團隊管理者,招募到合適的武將很重要,然后就是讓他們自己去主宰戰(zhàn)場了。

二、提出建議和幫助的方式

通常情況下你不單是一個純管理者,你可能還是一個有著豐富經驗的前輩。所以在團隊中,需要能夠為團隊成員的工作提供出合理的建議,方向和引導。但是方式很重要,比如提出建議的時候盡量不是主觀的簡單說“我覺得不好”,而應該說“哪里和要求不符合”。

還有一種引導方法就是不直接的說,而是引導他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比如連續(xù)的提問“為什么要這樣做?”,“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這個方案的風險是什么?”,“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如果換一種思路呢?”等等。你是在和團隊成員溝通思路而不是對方案,這樣能引導他自己去審查和發(fā)現(xiàn)問題。

三、培養(yǎng)成長的環(huán)境

作為管理者不能太吝嗇,不要將上班時間都看成連續(xù)8小時都一定要在進行工作,記得換位思考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供一個稍微寬松和人性化的環(huán)境,讓團隊成員有成長的空間很重要。

舉一個例子:之前團隊成員提出過要采取一種新的方法,我們都沒有運用過這個方法,但是作為有經驗的人我可以明確的看到這個方法存在風險而且會導致反復。但是我沒有拒絕,而是同意他們去采取這個方法試一試。實際去做的時候確實發(fā)現(xiàn)了問題,而且后來直接推翻掉了再采取老方法重做。這雖然耗費了工時,但是整個團隊成員都吸取了教訓,對這個方法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大家也都成長起來了,我認為這是好事。

在管理團隊的時候,經常安排大家共同交流和分享,開開討論會什么的。上班有人刷微博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作為自己,也經常上微博和知乎,看看行業(yè)的資訊和圈內的消息。

四、與團隊成員的關系

首先必須明白的是作為管理者你并不是高人一等,你只是與他們的工作內容有所區(qū)別而已。有的團隊成員經驗可能比你更豐富,專業(yè)技能更強,在第一線執(zhí)行能力更棒,但是因為你在管理上的能力和角色所以你做的只是組織協(xié)調的工作罷了,并不能代表你就比他高到哪去。

另外,作為管理者不單要和團隊成員建立朋友的關系,你還應該是他們的守護者。你應該有老大哥精神,有利時要先與大家分擔,有困難是應該首先站出來扛。管理者是一份苦活累活,是為了幫大家謀利維護整個團隊的利益,這一點心態(tài)一定要放對。

問題詳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kv7ij.html

總結

作為產品,是利用有限的資源推進產品的演變,而且要幫助團隊成員提高工作效率,幫助他們成長,包括自己成長,所以不僅產品需要迭代,團隊的配合和工作流程也要迭代哦~共勉!

相關閱讀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6期:混互聯(lián)網圈的你,今天問“為什么”了嗎?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5期:盤活一個社區(qū),你需要這些運營的“套路”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4期:產品經理的內功心法修煉之本——需求分析和管理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3期:在優(yōu)化迭代的過程中,如何平衡產品功能和用戶需求?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2期:看了霸屏一周的小程序,你可能會有這些問題

 

精選問題每周有,歡迎食用~配合回復味道更佳(∩_∩)

本欄目由天天問小編@Cecilia 編輯,歡迎大家踴躍提問,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