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測試轉產品,我是這樣走過來的

17 評論 20270 瀏覽 74 收藏 9 分鐘

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從測試轉到產品的歷程。

為什么我從測試轉產品?

無論硬件研發(fā)還是軟件研發(fā),都需要測試工程師找出軟件缺陷、保障產品質量,以降低項目風險,我們可能聽到過由于某一個漏洞導致公司損失多少錢的例子,而測試的價值就是盡可能早的——發(fā)現(xiàn)這些會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問題,在項目交付前反饋到開發(fā)修復。所以測試崗位對于企業(yè)來說也至關重要。

在做測試時,我一直期望能發(fā)揮自己的最大價值,無論是功能性問題還是用戶體驗問題,我都會一一跟蹤,當兼顧項目進度,有些問題來不及修復時,遺留問題我會提醒開發(fā)在空擋期間修復,期間也遇到過一些比較難溝通的開發(fā),后面也都慢慢的相信測試,我一直堅信一點,事在人為。

隨著工作年限增長,我開始思考以后的職業(yè)方向,做測試主要有2個方向,一個是往管理方向,另一個是往專業(yè)方向,比如性能測試、自動化測試。當時所在的平臺比較大,工資不高,同崗位有一些經驗足且資歷老的同事,往管理方向在3到5年內,基本看不到希望;當時的測試是偏軟件和硬件結合,主要涉及黑盒功能性測試,而自動化測試和性能測試的工具沒有使用的空間,正巧當時處在互聯(lián)網(wǎng)興盛的時候,招聘測試的很多,后來經過權衡,加入了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繼續(xù)做軟件測試,這個時候算是剛開始接觸互聯(lián)網(wǎng)產品。

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主要是圍繞商業(yè)模式、圈用戶展開,產品經理是離商業(yè)模式最近的,我在做測試時,pass還是fail的標準來源于產品經理的需求和原型中的描述,而有時會發(fā)現(xiàn),需求中缺乏對異常邏輯的處理,往往開發(fā)階段或測試階段發(fā)現(xiàn)時,需要開發(fā)加入處理來避免;也有時會出現(xiàn),實際編程過程中,開發(fā)才意識到功能的復雜度超過需求評審時的難度。

這些問題都有可能導致無法在預估的工期內上線,當然這個時候有很多處理方案,比如加班解決、減掉部分功能、犧牲用戶體驗、縮減測試時間匆匆忙忙來保證預期上線,而往往,測試是這個工作鏈中的最后一環(huán),試想,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人員不多,能預期上線已是欣慰,對質量、對用戶體驗的把握,從認知上還不是這個階段的重點。

這個時候,我發(fā)現(xiàn),產品經理處于源頭,這個階段規(guī)劃好了,定位清晰、流程清晰、交互清晰,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產品的質量。測試中有一個理論,問題發(fā)現(xiàn)得越早,修復成本越低。

幾年的測試經驗,對需求、研發(fā)、測試已有一定的積累,再加上內心有一股想創(chuàng)造價值的激情,內驅外推,內心特別堅定:由測試轉到產品,從源頭提高產品的質量,創(chuàng)造性的提升自己的價值。

我是如何從測試轉到產品的?

當你清晰的知道做一件事情的原因時,往往是執(zhí)行力最強的時候。于是我用了半年時間,開始自學產品方面的工具和知識。

自學了Axure、Viso、Xmind等常用工具,工具的作用是把想法和思路表達出來,僅此而已,不過這是基礎;

為了提升自己對產品的理解,我閱讀了產品方面的經典書籍,如啟示錄、用戶體驗要素、Don’tmake me think,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交互設計沉思錄等,這些書籍里面包含一些基礎的理論方法,能幫助自己建立產品理論體系和思考的準繩,知道別人為什么這么做,同時可以幫助自己決策,宣講需求時,不是我感覺怎么樣,而是我的依據(jù)是什么,只有自己專業(yè)了才能讓同事覺得可以依賴。經常聽到有聲音說,理論沒有用,我認為,在你對一個方向不了解時,從基礎的理論架構入手,是搭建自己知識體系最快的方式,之后就是積累經驗往這個架構里面填補,然后去調整、去總結,最后得出自己的一套思維體系。

與此同時,我也向身邊的產品經理請教他們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同時加入一些圈子,不過完全是以潛水的形式存在。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這個階段不會得到所有公司的認可,但是總會有愿意提供機會的平臺,雖然沒有工作經驗,但是準備充分,后來如愿的找到了產品崗的工作機會,代價是與測試相比工資降低了不少。

測試經歷,對產品思維的影響

產品是一項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我們需要結合戰(zhàn)略定位,思考事物的內在本質、用戶的心理,梳理出一套特有的流程,在這個過程中,會經歷很多次決策、很多個坎,而測試經歷為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首先,測試磨練了我的耐心。測試是一項重復性的工作,開發(fā)修改過一個地方后,測試需要將涉及到的相關功能再執(zhí)行一遍,盡管是以前測試通過的功能;開發(fā)有時會出現(xiàn)代碼回滾的情況,已解決的問題可能會復現(xiàn),這個過程會很磨練人的耐心。而梳理產品需求沒有頭緒時,需要耐心的研究行業(yè)資料。

測試的經歷,讓我體會了項目管理、研發(fā)、測試、上線發(fā)布、再迭代的全軟件生命周期,對以后產品需求的管理和上線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模板。

測試的經歷,讓我對技術有了基本的認識。產品經理在設計方案時,需要兼顧方案的可執(zhí)行性,對技術了解,才能更好的將方案落地。以前我在公眾號里面發(fā)布了一篇文章“產品經理該了解到技術的哪一層面?”,里面涉及的前后端交互也是測試階段總結的。

一些思緒

寫到這里,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你現(xiàn)在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會在未來某一時刻用上”。

未來還很長,現(xiàn)在才剛剛開始,我無法阻擋時間的流逝,但可以在某個時刻留下值得自己回憶的印記;我無法預測未來,但是可以把握當下。

繼續(xù)一路向前。

 

作者:Tina徐玉環(huán)

來源:http://www.jianshu.com/p/7ec04146b84b

本文由 @Tina徐玉環(huán)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正開始想轉,在做前期工作

    回復
  2. 想問下,測試轉產品,工作經驗里該怎么去寫

    回復
  3. 共勉。正在轉的路上

    來自浙江 回復
  4. 能加你微信嘛,我也是測試想轉產品

    回復
    1. 冒昧問下你現(xiàn)在轉產品了嗎?

      來自浙江 回復
  5. 測試用例

    來自河北 回復
  6. 想請問怎么去寫簡歷呢,同測試想轉產品

    來自廣東 回復
  7. 同為測試轉產品,請問你的圖片是怎么制作的呢?

    來自廣東 回復
  8. 很迷茫 一直在做測試 考慮過轉產品 但是不知道在現(xiàn)在這個產品經理滿天飛的互聯(lián)網(wǎng)中站住

    來自北京 回復
  9. 我的經歷跟作者很像,我也是測試轉產品,從大公司出來在小公司做項目經理,偏產品這一塊

    來自海南 回復
    1. 請問你簡歷怎么修改?

      來自廣東 回復
  10. 共勉。正在轉的路上

    來自福建 回復
  11. 決定轉

    回復
  12. 同是做了軟件測試 用戶體驗,現(xiàn)在在運營路上行走,有些迷茫

    回復
    1. 最近考慮轉行,但我對運營了解的不深;測試怎么樣才能轉到運營上。

      來自北京 回復
  13. 也是決定要轉,共勉!

    回復
  14. 很受用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