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關鍵路徑」法對需求進行高效管理?

24 評論 25933 瀏覽 115 收藏 7 分鐘

產品的需求管理是產品經理所擔當的責任之一,通過需求的管理能夠良好的支持項目經理安排任務以及確保產品的交付進度。關鍵路徑法在需求管理中就是一個很有效的工具。

關鍵路徑法

該方法主要目的是找出在執(zhí)行過程中的“關鍵節(jié)點”,嚴格控制進度,同時通過計算float浮時以決定哪些活動具有最低的交付日程彈性(通俗點:延遲時間)。(希望不清楚如何使用的小伙伴們重點詳細閱讀“案例”章節(jié)。)

案例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著手進行一個新的產品開發(fā)的時候,經常會面對復雜的業(yè)務關系,當產品經理將整個產品的需求拆分后,會發(fā)現需求與需求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有的互相影響,有的需求依賴于前置需求的完成。舉個最最簡單的例子,一個在線2C電商平臺,經常會有“購物車”和“工具欄”的需求,很明顯,只有購物車的需求開發(fā)完成的前提下,才能著手進行開發(fā)工具欄需求,此時工具欄的前置需求就是“購物車”。

舉一個實際工作案例給小白們講解下,在實際產品開發(fā)中,當拆分完需求、估算完需求工時后(如下圖所示)PM就將面臨著如何制定以下需求的交付計劃:

  • 哪些需求可以有彈性的完成時間(允許合理時間內延遲)?
  • 延遲時間又是多少?
  • 完成整個平臺最晚需要多長時間呢?
  • 最早完成的交付時間又是多少?
  • 需求的優(yōu)先級如何排列等等

這些都是PM需要考慮的,一句話要用科學的分析給出結論,而目前依然有很多團隊的PM在制定需求計劃的時候是拍腦袋而定,或者后期團隊就盲目的采用追加人力的方式解決問題。而關鍵路徑工具可以解決以上問題。

需求示例列表:第一列為需求名稱,第三列為需求的完成工時

(1)根據上面的需求列表,首先希望小伙伴根據前置需求的關系,畫出需求網絡圖。

如下所示,標記上需求的名稱和該需求的估算工時。

(2)其次以獨立需求(無前置需求)開始進行順向評估。

  • 最早開始時間=前置需求完成時間,標記在需求左上角;
  • 最早完成時間=需求工時+前置完成時間,標記在右上角。如下所示:

可以看出整個產品中需求J最早完成時間為194,是整個需求中工時最大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平臺完成的最早時間為194,故關鍵路徑為A-F-G-D-J。在項目開發(fā)過程中,要著重關注關鍵路上的需求進度。

(3)確定產品的關鍵路徑后,我們在以反向的視角檢視需求網絡圖,由沒有后續(xù)需求的所有需求開始進行評估。

  • 需求最晚完成時間=項目最早能完成的工時=后置需求最晚開始時間(標記在需求右下);
  • 最晚開始時間=最晚完成時間-需求估算工時。(標記在需求左下)。

示例(重點),上圖中沒有后續(xù)需求的有E、H、J。這三個需求最早完成的時間為170、177、194.可以推導出E、H、J最晚完成的時間為194.(因為整個項目最早完成時間為194)。E、H、J最晚開始時間分別等于最晚完成時間-所需要的工時,以此類推直到所有需求評估完畢位置。詳見下圖:(注意點:需求E、H、J的前置需求都是需求D,需求D完成的最晚時間被關鍵路徑上的需求J所決定,故需求D最晚完成時間為需求J的最早開始時間)。

從上圖可知,關鍵路徑的特點是一組無buffer時間的需求組成。整個產品開發(fā)過程中可能有多條關鍵路徑,但至少存在一條。

(4)浮時:指的是某個需求最早開始時間在不影響整個產品交付的前提下,可以延遲的時間。

也就是說浮時 Total Float=最晚開始時間-最早開始時間=最晚完成時間-最早完成時間。

如下所示:

示例:需求B的浮時=95-90=5 ,可以延遲五個工時。

產品經理依據以上四步使用關鍵路徑工具就可以產品開發(fā)中清晰的了解整個產品的關鍵節(jié)點,有助于分配資源,保證產品優(yōu)質按時交付。有效的解決了案例中的PM需要解決的問題。希望大家不妨在各自的團隊中嘗試使用下,如果有其他的問題,還希望能與大家一起研究討論。

 

作者:洲伯通,就職于大連某軟件公司電商團隊,10年軟件開發(fā)、設計工作經驗,致力于傳播優(yōu)質的專業(yè)知識,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所見、所思、所得。

本文由 @洲伯通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像沒講到產品完成的最晚時間這塊。

    來自福建 回復
  2. 開發(fā)來看pm的流程

    來自福建 回復
  3. 樓主是不是剛考完PMP ??

    來自廣東 回復
    1. 不是~~~ ?? 剛考完NPDP ??

      來自遼寧 回復
    2. 厲害厲害,分享下經驗唄,你是在哪考的啊 方便的話交個朋友啊,微信13049368516

      來自廣東 回復
  4. 請教,我是2年產品青年,實際工作中發(fā)現最困難是不是組織規(guī)劃時間,而是時間估計不準。比如某模塊功能估計25工時完成,這個時間如何算出來的呢?是否考慮了中途緊急需求插進來等干擾因素?估不準了是不是整個計劃就打水漂了?

    來自浙江 回復
    1. 1、我們基本以項目經理(懂開發(fā)的人)去評估這個時間,后期就是自己通過項目學習了;多問問為什么需要是這個工時;
      2、如果工時比較緊,我們會通過刪減需求的復雜度(例,減少細化的驗證功能等),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后期再優(yōu)化;
      3、中途緊急的需求加進來的話,按照緊急程度進行排序,決定是否優(yōu)先處理,其他需求時間順延;
      4、The most important,我們不會把時間安排死,會有浮動的時間在,以防止產品出現緊急需求,另外產品經理把規(guī)劃做好,其實不會太緊急需要多個工時的需求;
      本人愚見,希望有所幫助。

      來自山東 回復
  5. E的左下角應該是173,而不是123

    來自江蘇 回復
    1. 灰常感謝指摘!

      來自遼寧 回復
  6. 為什么不用甘特圖來管理呢,更直觀

    來自江蘇 回復
    1. ?????? 舉個例子喝水可用杯子喝,也可拿碗喝 ,還可以打瓶、水袋喝等等,工具沒有好壞,解決問題就行,如果甘特圖能估算出需求最晚開始、最晚完成、最早開始、最早完成也可以使用哦~~ 因人而異

      來自遼寧 回復
  7. 請教,在評估關鍵路徑上的需求進度的時候,是否需要考量開發(fā)人員的數量?開發(fā)人員數量怎么結合進去?

    來自北京 回復
    1. 個人認為需要考慮投入的資源,評估人力資源的步驟在關鍵路徑描繪前已經確定,至于說如何評估每個需求的投入人員數量,我建議使用德爾菲方法。從團隊中分別選3-4個不同技術能力的人員進行評估,然后綜合判定該需求的所用工數和投入資源數量

      來自遼寧 回復
  8. 你這個方法和土木工程管理中項目進度管理很類似。

    來自廣東 回復
    1. 額,方法不限于行業(yè)~

      來自遼寧 回復
  9. 評論竟然沒有刪除鍵……上面一條寫錯了,重新寫一下:為什么整個產品中需求J最早完成時間為194,不是174?

    回復
    1. 因為需求j 估算的工時是45 啊,最早完成工時194,是所有需求中完成時間最長的,也就說只有j結束了 整個項目才完成 所以….

      回復
    2. 圖一和圖二是不是寫錯了,里面J的估算時間是30?

      回復
  10. 為什么整個產品中需求J最早完成時間為194?而不是164?

    回復
    1. 需求J的估算工數:45 給您帶來困惑非常抱歉!

      來自遼寧 回復
  11. 哈哈,我工作第一年就是這么算的 ??

    來自廣東 回復
    1. 嗯 666 有其他好方法可以分享

      回復
  12. 方法論有助于讓我這種剛入行的小白PM理清思路,謝謝樓主分享!很實用!

    來自北京 回復
    1. 謝謝 能幫助別人就很快樂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