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這樣替自媒體變現(xiàn)

2 評論 9216 瀏覽 1 收藏 8 分鐘

今天有微信的工作人員給我打電話,說給我開通了「流量主」的服務(wù),問我有沒有看到? 我點開微信后臺翻了半天,也沒找到。問了一下,這個所謂「流量主」的功能其實就是之前的「廣點通」,那看不到應該就對了。

此前已經(jīng)有不少讀者朋友跟我抱怨:為什么你的文章底部總有莫名其妙的廣告? 其實那個是騰訊「廣點通」的廣告,我屬于早期的測試用戶,好奇害死貓,當時為了嘗鮮進行的測試。在忍耐了好久之后,我終于聯(lián)系了廣點通的朋友,把廣告去掉了。

現(xiàn)在幾家平臺都紛紛替自媒體們操心,要幫他們變現(xiàn)。但在我看來,這其實都是瞎操心,而且路數(shù)完全不對。我雖然很討厭別人把我也當作自媒體作者,但沒辦法,大家都這么叫,就入鄉(xiāng)隨俗吧。就跟當初 Blog 被翻譯做「博客」一樣,雖然我堅持叫「網(wǎng)志」,但最后所有人都這么叫的時候,你也只好從了。

現(xiàn)在廣點通的價格,差不多是一次點擊一塊錢的樣子,算下來其實非常便宜。這么便宜意味著自媒體們根本賺不到錢。為什么? 如果想多賺錢,要么,你有足夠多的讀者(這個在微信里很難);要么,你的讀者特別喜歡點擊廣告(當然這是不可能的);要么,你能每天發(fā)布足夠多條信息(當然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你一般每天只能發(fā)一條信息)。如上所述,你想多賺幾個點擊費的話,除非單次點擊特別貴。但對于廣告主來說,人家還不愿意干,既然是廣告,整個平臺都可以投放,為什么只投放給你,我看整體轉(zhuǎn)化率,根本不用在乎你。

百度百家其實也是一樣。百度百家作為自媒體的平臺,其實就是百度用流量給各個作者進行補貼,流量的廣告完全給作者。聽起來似乎是個多贏的事兒。但百家的問題在于,你必須要寫百度百家編輯們喜歡的內(nèi)容,這樣你才有可能上百家的首頁或是百度新聞的首頁,因為上去才有流量,有流量才有廣告費。如果你寫的文章內(nèi)容相對小眾,比如我寫過一篇「為什么你的自媒體不值錢?」,因為這樣的文章沒機會登上百度新聞的首頁,所以,幾乎沒有瀏覽量。最后也就是幾毛錢的收入。所以,在百家這個平臺上,你只有寫各大公司的斗爭(不能寫百度),寫花邊新聞,寫熱門事件,也就是必須要寫符合大眾口味(當然,可能是壞口味)的東西,才有更多機會獲得瀏覽量。讓人倒胃口。我在百度百家上瀏覽量最高的一篇文章大約 50 多萬,但我想這樣的文章價值其實不大,比不上連岳的任何一篇文章,但連岳的文章沒有相應的瀏覽量。這是好的機制么? 我認為不是。

前幾天被聲討的「今日頭條」,現(xiàn)在也在拉攏自媒體入駐,我看過一些數(shù)據(jù),瀏覽量很可觀。但「今日頭條」的問題比百度百家的還嚴重。哪些文章最受歡迎? 娛樂新聞、明星八卦、社會新聞… 在所謂「智能」的推薦機制下,幾乎總是能獲取最高的瀏覽量,這就是大眾的口味。而稍微嚴肅一點的內(nèi)容,其實并不那么受歡迎。劣幣驅(qū)逐良幣。最后,剩下的就是一些擅長復制粘貼的家伙,把一些內(nèi)容改個吸引眼球的標題就行了。而真正認真寫作的人其實得不到有效的激勵。別說作者了,就是「今日頭條」自稱的給一些網(wǎng)站帶去大量的流量,你沒看那幾個都是什么垃圾網(wǎng)站? 混球時報之類的,那是嚴肅新聞么?

我不太清楚「騰訊大家」對作者的激勵機制,據(jù)說騰訊每年斥資幾千萬補貼作者,對騰訊來說,花這點小錢不算什么。我好奇的是,每個作者怎么分配呢? 也是根據(jù)瀏覽量么? 單田芳一篇《言歸正傳話隋唐》有 3000 多萬閱讀量,抵得上其他幾十個嚴肅作者的總閱讀量了(當然,我不是說單田芳寫作就不嚴肅)。平均分配稿費? 但對單田芳就不公平。這也是個挺微妙的事兒。好在騰訊大家有一定門檻,不是阿貓阿狗都能去寫,嚴格來說,那些人也不算自媒體。不用替他們操心了。

再說說新浪最近捯飭的「自媒體」。鑒于新浪在博客時代就沒給寫作者帶去多大好處,姍姍來遲的微博自媒體其實也還是老路子。我去后臺看了一下,報表的地方赫然寫著「每10萬次閱讀單價 = 18.00元」,對比一下使用「粉絲頭條」的價格,頗有些哭笑不得,新浪做定價的同學大概是個經(jīng)濟學大師吧? 這個「閱讀數(shù)」不知道是普通微博閱讀還是長微博的閱讀數(shù),但不管是哪一個,如果想賺點錢恐怕都真有點難。除非一個人什么都不干,每天在微博上筆耕不輟,或許賺的錢夠自己家電費的。但這種所謂的變現(xiàn),還不如打發(fā)要飯的。

上面寫了一堆,因為時間有限,寫的匆忙,數(shù)據(jù)或許有一些偏差,但不會對我做出的結(jié)論有影響。我的結(jié)論是,現(xiàn)在的各個平臺在替自媒體們操心「變現(xiàn)」,方式是錯誤的,按照各家近乎一致的思路,最終不會有好的自媒體內(nèi)容出現(xiàn)。記住,以「閱讀量」作為單一的評估指標一定是錯的。

有人問我,你羅里羅嗦寫了一大堆,就你明白? 那你說怎么辦? 我如果知道,還用寫這么多? 不過,如果我是平臺方,我一定會讓寫作者定價。而不是替他們統(tǒng)一定價。這是個復雜的市場,為什么不把決策權(quán)留給每個參與者? 我相信市場經(jīng)濟,對計劃經(jīng)濟沒有好感。

來源:小道消息 ? 作者:fenng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guān)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是 @fenng 寫的,轉(zhuǎn)載要注明出處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