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fā)!行業(yè)第一的阿里平臺,正式關停!
前段時間盒馬還在傳侯毅退休的事,又聽說阿里旗下的零售通直接和1688合并了。作為國內第一快消B2B平臺,卻一直沒有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關停也在預料之中。
上周,ToB 軟件高管群有群友發(fā)了一則消息:
親愛的店家!
因集團架構調整,阿里零售通調整到阿里淘天集團和阿里1688網站合并,3月18號22:00開始,阿里零售通平臺業(yè)務暫停運營。
簡單介紹下零售通。
零售通成立于2015年,到2020年已經坐擁150萬家門店客戶,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快消B2B平臺。
然而,零售通的高速發(fā)展在2021年戛然而止。
那一年,操盤了零售通“從0到1”的CEO林小海調任高鑫零售,其后網上再鮮有零售通的消息。
彼時,中國有600萬家夫妻老婆店,超過20%都是零售通的客戶,這份成績單不能說不漂亮。
但是,即便市場占有率如此之高,零售通卻一直沒有盈利。面對記者的采訪,林小海也只能表示:零售通還沒有到考慮盈利的時候。
當然了,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平臺,短期虧損肯定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能接受的是:零售通一直沒有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
加上阿里巴巴開始全面退出傳統(tǒng)零售業(yè),零售通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回顧零售通的失敗,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零售通選擇的客群就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傳統(tǒng)小店的數量雖然很多,但典型的老板畫像是埋頭刷視頻的中老年人。
他們本來就沒有什么事業(yè)心,開一個小店,目標無非也是養(yǎng)家糊口。
對于這樣的客群來說,簡單的“賦能”已經不夠了,你必須搞定生意所有最困難的環(huán)節(jié),讓他們躺著就能賺到錢。
另外,零售通“攬了瓷器活”,卻從來沒有幫助小店解決最關鍵的問題。
一個生意要賺錢,開源和節(jié)流都很重要。
但是對于傳統(tǒng)小店來說,一般都是夫妻搭配,成本已經壓縮到了極致。
而在收入方面,不管零售通做了多少數字化工具,都沒有改變傳統(tǒng)小店做“鄰居生意”的本質。
雖然零售通也推出了便利店網購、社群團購等服務,希望為傳統(tǒng)小店創(chuàng)造額外的收入,但是這些服務又和其他互聯網平臺形成了競爭關系。
結果就是,零售通一直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
零售通的失敗,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在中國做企業(yè)服務有多難。
昨晚和國內一家知名SaaS公司的核心團隊聚餐,他們聊到最近簽下的一個單子:合同金額只有可憐的5000元,但是客戶還要求免費為他們二次開發(fā)。
你可能會說他們的產品是不是粗制濫造?這個還真不是。
創(chuàng)始人出身大廠,公司研發(fā)團隊上百人,產品也非常的優(yōu)秀。
核心原因其實還是競爭太激烈,爭奪一個小客戶都要打價格戰(zhàn),以至于5000元的合同還要送二次開發(fā)人天。
其實,即便是他們這個賽道的領頭羊企業(yè),一年收入雖然有幾個億,但是不但沒有利潤,虧損金額甚至逼近了公司營收。
所以我很認同這家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觀點:如果整個賽道都在虧錢,那就不是某一家公司的問題,而是整個賽道的問題。
其實,這家SaaS公司之前也是賺錢的,但是當時大家都做著“美國SaaS夢”,夢想成為下一個Salesforce,下一個Shopify,于是拿融資、擴團隊、搶占市場,硬生生把藍海拼成了紅海。
說白了,美國的大中型企業(yè)多,利潤率高,愿意為IT系統(tǒng)投資。所以即便是一個很細分的賽道,也能孵化出幾十億美金市值的企業(yè)。
但是看看中國的SaaS上市公司有贊、微盟、北森,他們都是大賽道的龍頭企業(yè),但市值只有區(qū)區(qū)幾十億港幣。
所以,真的不是中國SaaS公司不努力,而是我們的野心超過了自身的條件。
回到零售通,他們也是一群有夢想的創(chuàng)業(yè)者。
如果真的能夠幫助600萬夫妻老婆店實現數字化轉型,那無疑將成就一個商業(yè)傳奇。
可惜的是,夢想終究敗給了現實。
那么,在中國做企業(yè)服務,特別是做小微企業(yè)的企業(yè)服務,是不是就沒有希望了呢?
那肯定不是。
實際上,中國市場的特點就是小微企業(yè)特別多,而且數字化經營能力特別差,如果能找到為他們賦能的方法,還是很有前途的。
只不過,在中國做小微企業(yè)的企業(yè)服務,需要做好以下3點:
一、形成差異化的打法
零售通為什么會失敗,某種程度上來說并不是它為小店提供的服務不好,而是它的服務“沒有差異化”。
比如,零售通建立了龐大的業(yè)務員體系,這些業(yè)務員一方面可以服務小店,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品牌商鏈接幾百萬小店。
可惜的是,百事可樂、康師傅等巨頭已經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建立自己的業(yè)務員體系,他們自然不愿意放棄自己的心血,轉而依賴零售通這樣的互聯網平臺。
再比如,零售通為小店提供的便利店到家服務,餓了么、美團都可以提供,而且做得更好。
缺乏差異化的服務,也就沒有客戶粘性,這樣的平臺自然就沒有價值。
當然了,“差異化”并非一定是“產品的差異化”。
很多SaaS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的服務和互聯網平臺也存在重疊,但是他們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重點做三四線城市的生意。
由于下沉市場的高度依賴人力地推,很多互聯網平臺暫時鞭長莫及,這就給了創(chuàng)業(yè)者機會。
二、從小而美的生意開始
作為阿里的戰(zhàn)略級項目,零售通一來就是戰(zhàn)略驅動,高舉高打。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起量很快,很容易做成行業(yè)No.1。
但是在還沒有驗證盈利模式的情況下,就做大盤子,也導致零售通船大難掉頭,陷入了長期虧損。
為什么中國SaaS這么難,也是因為我們?yōu)榱俗龃笠?guī)模,不惜代價的打價格戰(zhàn),把好好的市場做成了紅海。
有贊的白鴉最近就說:99.9%的中國SaaS公司都沒有利潤。
我不知道他的這個數字是怎么統(tǒng)計來的,但確實我們平時能看到的知名SaaS公司,基本上都是不賺錢的。
反而是那些默默無聞的小SaaS公司,營收雖然只有幾千萬,但是利潤卻有幾百萬,過得還是相當滋潤的。
所以,不是SaaS不賺錢,而是我們都太追求規(guī)模,過度競爭,最終導致大家都賺不到錢。
但是,只要我們接受小而美的生意,那么SaaS行業(yè)進入良性發(fā)展,還是很有希望的。
三、深入業(yè)務運營
零售通失敗的原因,還在于它以數字化工具賦能為主,缺少深度運營。
雖然這樣的打法很輕,一旦跑通很容易實現規(guī)?;?,但是對于傳統(tǒng)小店來說,這樣的服務好比隔靴搔癢,根本不解決問題。
在中國,大企業(yè)和小企業(yè)就像是兩種“生物”。
大企業(yè)有一定的付費能力,但是個性化需求很重,SaaS公司稍微不注意控制成本,就很容易掉進“增收不增利”的陷阱。
小企業(yè)對標準化產品接受度則很高,但可惜付費能力較差,如果軟件創(chuàng)造的價值有限,SaaS公司就很難跑通盈利模式。
更重要的是,由于小企業(yè)數量多,如果產品標準化程度高又存在一定價值,很容易成為“巨頭賽道”。
當年,辦公協(xié)同軟件SaaS賽道被大廠“血洗”,就是典型案例。
所以,做小企業(yè)的SaaS產品一定要深入業(yè)務運營,疊加運營服務。
軟件+運營,不但可以提高客單價,還能形成護城河,避免“野蠻人”敲門。
比如,某SaaS創(chuàng)業(yè)公司提供深度客戶成功服務,手把手的教客戶地推、電銷,不但提高了SaaS續(xù)費率,客戶成功服務帶來的收入甚至超過了軟件收入。
再比如,有些SaaS公司甚至提供代運營服務,利用自己的SaaS軟件直接幫客戶獲客。
由于直接幫助客戶解決了企業(yè)經營最大的痛點,客戶自然樂意付費,SaaS公司也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零售通的失敗,本質是因為戰(zhàn)略沒有符合中國企服市場的特點。
繞開零售通踩過的坑,雖然不能保證我們成功,但一定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
專欄作家
王戴明,微信公眾號:To B老人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多年互聯網產品與信息化管理經驗。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