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同理心和共情
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算是產品經理必備的優(yōu)勢了,很多大佬都在提及。那你知道這兩者的區(qū)別嗎?以及,在設計過程中,如何應用呢?
發(fā)現(xiàn)簡歷中寫個人優(yōu)勢的時候,寫了”具備同理心,能夠和用戶共情“,我看到這里就順嘴向面試者提問”那你能講一講什么是同理心,什么是共情嗎?你在實際中怎么去應用的“,面試者一下就蒙B了。
我終于也變成了自己討厭的那個面試官????,把人家搞的緊張兮兮的,其實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一、同理心和共情的區(qū)別
共情能力這個說法,我依稀記得是疫情期間2020年前后開始在互聯(lián)網產品中開始占據話語權,共情在那段時間上面一直被強調,要求防疫和政府人員工作中學會共情,不要一刀切。那為什么要強調共情?先了解下同理心和共情的區(qū)別。
經過一晚上的分析思考,得出以下觀點,僅供批判。同理心,是指具備理解用戶想法、感受的能力,共情能力,更多是將自己代入場景產生和用戶相同的情緒和感受。舉個例子,張三馬上要晉級答辯,你理解張三此時的緊張焦慮情緒;而共情,是你看到張三晉級答辯,你也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張一鳴做抖音,不是因為他自己缺娛樂資源,但是他理解用戶要什么,余佳文在大學期間,由于經常忘記課程表和上課地點,這激發(fā)了他開發(fā)“超級課程表”這款應用的靈感。簡單來講:同理心是”想他人之所想“,共情能力是”感他人之所感“。同理心更多關注是想法,共情更多關注是情緒感受。
二、同理心和共情如何應用?
同理心和共情都能讓我們更快理解用戶,并且落地符合用戶的產品。深入理解用戶的痛點、目標和動機,這樣設計師可以創(chuàng)造出滿足需求的產品。方法通常涉及用戶研究、需求分析、數據分析等,來確保產品功能與用戶基礎需求相匹配。
共情則進一步,它不僅關注用戶的基礎需求,還關注用戶的情感體驗。具備共情能力的目的在于增強產品的情緒價值,即通過設計、策略等讓產品or信息or設計能夠與用戶產生共鳴,進而達成增強用戶體驗、增加產品價值和成交。
用戶的感受需求可以氛圍兩類:
1.自身已有的感受,不論好壞,都需要得到確認和表達,如果壞的感受,需要去化解;
2.自身沒有的感受,尤其是”良好感受“,需要從外界獲取。
對應產品的任務就是:
1.替用戶去確認、表達和化解已有感受;
2.給用戶提供他想要的感受,最簡單的標準,就是情景再現(xiàn),將用戶放到具體的場景情景中檢驗。
1. 共情在互聯(lián)網產品和運營中的應用
1)用戶研究:
- 進行深度訪談,傾聽用戶的故事和體驗,理解他們的需求。
- 觀察用戶的行為,通過調查來捕捉用戶在自然環(huán)境中與產品的動作。
2)同理心地圖:
- 創(chuàng)建同理心地圖,記錄用戶的思考、感受、說法和行動,幫助團隊深入理解用戶。
3)故事板:
- 制作故事板來描繪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具體場景,幫助團隊可視化用戶體驗。
4)用戶畫像:
- 利用用戶數據創(chuàng)建詳細的用戶畫像,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戶群體,并針對不同用戶群體制定運營策略。
5)個性化內容:
- 根據用戶畫像和用戶行為數據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和服務,提高用戶參與度。
6)用戶反饋機制:
- 建立有效的用戶反饋機制,比如在線調查、用戶論壇、客服反饋等,確保用戶的聲音能夠被聽到。
7)情感營銷:
- 在營銷活動中融入情感元素,比如通過故事營銷、用戶見證等方式,與用戶建立情感聯(lián)系。
8)危機管理:
- 在處理用戶投訴或產品問題時,展現(xiàn)共情,理解用戶的情緒,并提供及時、真誠的解決方案。
9)用戶激勵:
- 設計積分、徽章、排行榜等激勵機制,滿足用戶的成就感和社交需求。
10)透明溝通:
- 與用戶保持開放和透明的溝通,讓用戶了解產品背后的故事和更新。
本文由 @luffy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