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預算碰瓷大牌,也能單品銷量1.3w的野路子
在母嬰品牌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貝思卡兒憑借精準的流量截取、素人投放策略和單品爆破戰(zhàn)術,在小紅書上實現單品奶瓶銷量1.3w+的佳績。本文將拆解其“非對稱戰(zhàn)術”,揭示小品牌如何以極低成本在巨頭環(huán)伺中撕開市場缺口。
2024年,小紅書上母嬰品牌數量突破400家,但光TOP5品牌就占據21%的筆記量和15%的互動量,中小母嬰品牌的生存空間被極致壓縮
在母嬰這種地獄級賽道,依然有一個品牌,靠一些“不常規(guī)操作”實現破圈,單品奶瓶在站內賣出1.3w+,讓銷量直逼貝親,本文將跟大家一起拆解這個品牌,說不定可以為大家提供更多新思路。
一、合規(guī)“碰瓷”,評論區(qū)精準截流
母嬰用戶決策鏈路中,60%的消費者會主動搜索“貝親”“Hegen”等頭部品牌
小品牌預算低就別傻白甜式的燒錢砸廣告硬剛行業(yè)頭部了,可以嘗試借力打力,學會蹭同行大牌流量
像母嬰這種極其看重資質、品牌的行業(yè),貝思卡兒能成功破圈就是靠“蹭”,“蹭”但不能“硬蹭”,相比很多品牌做競品橫測,被平臺抓違規(guī)。
思卡兒很聰明的一點就是在筆記評論區(qū)合規(guī)“碰瓷”,用戶在評論區(qū)多次提到頭部品牌,不去刻意的貶低,但是用消費者的嘴表達出自己品牌的產品更好用,巧妙借用大品牌的聲量對目標用戶進行了品牌心智占領的同時,評論區(qū)消費者的反饋相對品牌自己“王婆賣瓜”,顯得更真實也更安全
“就像在老虎嘴邊撿肉吃,既要快又要輕。我們專門訓練了5人‘游擊隊’,每人管理50個素人賬號,保證每天觸達2000+精準用戶而不被平臺盯上。”—貝思卡兒運營總監(jiān)訪談片段
二、素人投放的“二八定律”
貝思卡兒90%的預算用于千粉以下素人,僅10%分配給腰部達人,背后是母嬰行業(yè)的特殊信任邏輯:數據顯示,82%的寶媽認為“普通媽媽推薦”比“專家測評”更可信,尤其是備孕、育兒等私密話題相比完美的品牌人設和精美的產品擺拍讓寶媽抗拒, 暴露“小缺點”反而更可信,貝思卡兒采用大量素人筆記進行鋪量引流,用帶有寶寶出鏡的實拍圖來真實反饋,直拉近品牌和消費者的距離,降低“硬廣感”,讓寶媽們更容易對品牌產生信賴
貝思卡兒還有一個很機智的點,就是不硬凹“完美”,輿情不做絕對化處理,保留了一些無關痛癢的小瑕疵,既不會影響用戶度對品牌的印象,又顯得很真實,畢竟任何東西“完美”了,也就離翻車不遠了
除了在素材和筆記內容上下功夫,適當指出產品小瑕疵外,貝思卡兒在選擇達人時也用了“重素人”策略:
1)人設標簽精細化
選擇的賬號以寶媽寶爸為主,更新內容覆蓋備孕、育兒、新房裝修等生活場景,更容易引起母嬰相關核心用戶共鳴
2)粉絲量級:100~1000
選擇的賬號粉絲大多在百粉和千粉之間,小紅書調研顯示,82%的寶媽認為“千粉以下素人推薦”比“十萬粉博主”更可信
3)選擇互動強的“活人”KOC
寶媽本就是一個分享欲極強的群體,一篇筆記爆了,一定會有大量的寶媽活躍在評論區(qū),這時候如果達人和用戶互動、做引導,保證筆記種草的有效性
三、主打優(yōu)勢單品,以品帶牌
母嬰相關的品類“繁雜且細碎”,大多數母嬰品牌都是選擇“多品齊推、廣撒網”的策略,主打“產品”齊全,貝思卡兒卻反其道而行之,站內營銷主推“奶瓶”,把預算、精力都放在一個品,用“大單品”強勢擠進小紅書寶媽圈,只用“奶瓶”,讓用戶認識-記住這個品牌
與其讓用戶記住10個平庸產品,不如用1個有效單品入侵心智!以德佑為例,短短五年已經在濕廁紙品類占山為王,給用戶種下“濕廁紙=德佑”的品類心智,進而最大化曝光品牌,輻射洗臉巾、一次性內褲等其他單品,實現品牌資產的幾何級增長
貝思卡兒同樣深諳此道,前期通過密集的內容種草矩陣——超3w+篇奶瓶相關筆記的系統鋪陳,單品站內賣出了1.3w+的好成績,實現了聲量的積累
最近,貝思卡兒也開始鋪設“輔食勺、奶瓶刷”等其他單品,以品帶牌塑造品牌調性,精準收割奶瓶種下的人群流量
寫在最后
最后總結一下,在我們看來貝思卡兒做對了三件事情
1)小品牌無需自建流量池,而是寄生在競品的優(yōu)質內容中,低成本截流高意向用戶
2)用戶對過度包裝的廣告免疫,主動暴露小缺陷(如外觀設計、包裝簡易)反而能建立信任,但要注意缺陷必須與核心功能無關(如安全性、材質),且提供解決方案
3)從“貨架思維”到“專家思維”,放棄“大而全”的SKU,聚焦一個細分品類做到極致,成為用戶心中的“唯一選擇”
貝思卡兒的逆襲印證了一個真理:在高度內卷的市場中,小品牌無需正面硬剛巨頭。通過精準截流、信任重塑、單品爆破的“非對稱戰(zhàn)術”,完全可能用極低成本撕開市場缺口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Vic的營銷思考】,微信公眾號:【Vic的營銷思考】,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