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用戶體驗–通過設計讓APP變快

4 評論 3659 瀏覽 4 收藏 7 分鐘

做了設計轉眼間也4年多了,從2011年由網頁設計師轉到手機APP設計師;最近的工作不是很忙,就靜下心來去閱讀學習下互聯(lián)網的一些發(fā)展趨勢來彌補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因為工作的時間大部份都是做設計);之前一直以為用戶體驗方面的工作是有專門的研究人員去做的,與設計人員沒有關系,通過這幾天的學習,發(fā)現(xiàn)做設計的也可以做到用戶體驗啊,下面我就給大家一一介紹下,大家互相學習~

 

一、后臺的執(zhí)行

1、核心思想:通過在狀態(tài)欄運行加載的程序的同時,可以使用戶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2、舉例說明:

 

A、instagram

  1. 當點擊“贊”的按鈕后,按鈕的字樣立馬就變成了“已贊”的狀態(tài);
  2. ?其實看圖中的紅色框的app2013121203加載圖標,它只是在后臺運行默默的加載程序;
  3.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讓用戶不需要一秒鐘的等待,避免了當網絡不好的時候那個圈一直在轉的情況

app2013121202

B、發(fā)微博平臺

  1. 例如:我剛發(fā)表了一條評論,右邊紅色框的區(qū)域立馬顯示在評論列表,但實際上我回復的這句評論,對方不能立即收到消息提醒;是因為在看狀態(tài)欄的app2013121204?,我發(fā)的那句話正在后臺程序默默的加載運行呢;
  2. 這樣后臺執(zhí)行它的任務,我可以繼續(xù)查看其他的評論內容,也不耽誤事啊~

二、在載入前顯示內容

1、核心思想:讓用戶感覺很快想看到相關產品的信息~

2、舉例說明:

app2013121205?

A、appstore詳情頁

  1. 當用戶從列表進入詳情頁的時候,最上面也就是左邊圖紅色框的區(qū)域,毫無加載狀態(tài),立馬有產品的信息顯示;
  2. 讓人感覺點擊后內容立馬就出來了。

三、充分利用好緩存

1、核心思想:利用緩存機制,提高頁面的打開速度~

2、舉例說明:蟬游記的“游記”和陌陌的“添加微博好友”等頁面,都利用了緩存;

  1. ?緩存可以把網絡數據保存在本地,下次打開時無需要再次向網絡請求,減少流量并減少等待時間。
  2. ?在設計時,可以先顯示緩存內容,同時后臺到網絡上拉取新內容,若有新內容立即換或下次訪問時替換。

app2013121206?

四、界面先行,網絡隨后

1、核心思想:對于一些數據量很小,且失敗可能性較小的網絡交互,或者是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用戶也能夠順暢地使用APP。

2、舉例說明:微信朋友圈的“發(fā)圖片”和微博的“收藏”功能;

  1. 朋友圈即使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可以發(fā)布圖片,等有了網絡之后自動上傳剛發(fā)布的內容,這一點體驗做的很棒(PS:希望微信可以快點更新ios7扁平化)~
  2. 微博的收藏,當不想收藏的時候,再次點擊,幫你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了,此時會在狀態(tài)欄自己努力加載~

app2013121207?

五、預測用戶行為,提前開始任務

1、核心思想:預測用戶下一步操作是什么,提前為用戶鋪好道路~

2、舉例說明:

app2013121208?

A、網易云閱讀

  1. 當用戶從列表頁進入詳情頁,查看一條信息之后往下拉就會看下一條,并且內容已經加載出來,往上拉就會回到上一條,這樣很符合大眾的習慣;
  2. ?這樣做避免看完一條之后點擊返回在從列表點擊進去看另外一條;

app2013121209?

B、android的更新提醒 a、它是在安裝包自動下載完成之后提示,避免了讓用戶等待下載的過程;

六、盡量少的讓用戶輸入,輸入時盡量多給出參考

1、核心思想:移動端的虛擬鍵盤既有它的優(yōu)點,又有它的缺點,缺點主要有:

  1. 虛擬鍵盤的空間限制,手指的點擊經常造成誤按;
  2. 輸入定位無法反饋(比如說我輸入丁丁,結果搜索列表出現(xiàn)丁丁歷險記,其實我是想搜索中國好聲音的丁丁啊,嘿嘿~)

2、舉例說明:

app2013121210

A、百度地圖

  1. ?例如:我想找萬達國際影城,當在輸入框搜索app2013121211幾個字母的時候就會列出所有關于萬達方面的內容,很容易就找到app2013121212?
  2. 這樣避免用戶多輸入的狀況,很貼心;

 

有些觀點來自http://www.codemsi.com/ucd/50840.html?,多謝此文章大俠@亞茹有李~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的設計也是為了讓用戶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兩者有相通的,頂!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