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查問卷的設計:如何繞開用戶的心理阻礙?

7 評論 14362 瀏覽 119 收藏 7 分鐘

調(diào)查問卷得到的結果都跟實際情況不一樣怎么辦?本文分享了繞開用戶心理障礙的方法。

一、起因

在一次產(chǎn)品市場研究的分享后,學員問:為什么每次調(diào)查問卷得到的結果都跟實際情況不一樣?存在很大差異。經(jīng)過一些列的溝通,定位核心問題源于調(diào)查問卷的問題設計。

現(xiàn)場給出學員三大方法:

  1. 問題包裝;
  2. 激發(fā)理性思維;
  3. 與用戶利益掛鉤。

基于這三點設計的問題,可大大提高了調(diào)查問卷的準確性。

今天整理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二、用戶如何在心理上產(chǎn)生阻礙?

當您問用戶問題時,用戶往往要思考自己該如何回答,如何回答才會對自己最有利、如何回答能包裝和美化自己,這是心理潛意識。舉三個例子:

您的家庭年收入是多少?

調(diào)查問卷常見的問題,得到結果一定比真實的情況還要“正態(tài)分布”。如果您的目的,是找到真正的窮人用戶群體,或富人用戶群體,這樣的問題設計顯然會遺漏很多真正的目標用戶。

原因:窮人自卑會多填寫一些。富人低調(diào),擔心問卷有其他企圖,會填的少一些。

您對XX產(chǎn)品/xx服務/xx特性/xx功能的滿意程度是?A.非常滿意,B.滿意,C.不滿意

調(diào)查問卷常見的問題,得到的結果會非常有傾向性,偏離用戶的真實想法。

  • 如果您要為某項服務做滿意度調(diào)查,還需要二次接受服務的用戶在沒有遇到非常不滿的情況時,回答會傾向于非常滿意,畢竟還要再次接受服務,讓服務人員開心一點沒壞事。
  • 如果您要為某產(chǎn)品的特殊特性做滿意度調(diào)查,沒有在該特性受益的顧客,回答會傾向于非常滿意,畢竟感覺很酷。在該特性吃過苦頭的用戶,回答會傾向于不滿意,誰受罪誰知道。

產(chǎn)品將要增加一個xx功能?A.非常必要增加,B.必要增加,C.不要增加

作為被調(diào)查者,我參加過這樣的調(diào)查,當時就覺得好笑。由于好奇心較重,我就要了聯(lián)系方式,后面聯(lián)系了一下對方,結果真的是就不到2%的C.不要增加。

這就跟賣東西送贈品一樣,用戶即使不需要,也會要贈品的。不要贈品的占非常非常少的部分。

三、心理阻礙的原因:趨利避害、從眾

1. 心理學基礎現(xiàn)象“趨利避害”

用戶在做任何回答之前都會從趨利避害的角度進行判斷:

  • 是否有利,有利就給正向結果,而不是真實想法;
  • 是否有害,有害就給負面結果,而不是真實想法。

2. 烏合之眾,從眾

如果調(diào)查問卷集中進行,被調(diào)查者一定趨向于大多數(shù)人的答案,這也是更加正態(tài)分布的原因。

四、如何繞開心理阻礙?

以相親的場景為例,女方第一次見面想知道男方的家庭條件,女怎么問?

第一種

女方問:你家條件怎么樣?

男方心理:真物質(zhì)。

男方回答:還不錯(依然不知道家庭條件如何)。

第二種

女方問:你有幾套房、月收入多少錢?

男方心理:真勢利。

男方回答:我家有5套房、月收入5w,(手機突然響了)對不起我還有事,我先走了,再聯(lián)系哈。

第三種

女方問:是買車位合適?還是租車位合適?租多少錢?買多少錢?

男方心理:請教問題。

男方回答:不太知道呀,我家是買的。

女方心理:這人有房有車有車位。

問題包裝

如果您的問題涉及到用戶的隱私或傾向于隱私,那你不包裝問題,用戶真的沒法真心回答。

年收入你可以問問用戶每年旅游幾次?國內(nèi)還是國外?類似這樣的問題。

福利贈送一個相親問題,想知道對方家里存款情況?你可以跟對方聊聊銀行存款、基金、股票、投資房產(chǎn)等話題。如果對方都不知道,那90%以上是沒有余錢。

激發(fā)理性思維

激發(fā)用戶的理性思維,避免感性思維?!跋胍焙汀安幌胍钡膯栴}是感性問題,生活中能遇到幾次這樣的情況,則是理性問題。

公司在對外做滿意調(diào)查的時候,不訪問一問,今年您一共投訴幾次,表揚信幾次。你遇到問題時,需要與服務人員溝通幾次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要比滿意不滿意更加的精準。

與用戶利益掛鉤

與被訪者利益進行有效的心理鏈接,為了避免二次服務心理對回答的影響,不妨設計這樣的問題:

下次您還希望由xx為您服務嗎?A.非常希望,B.希望,C.無所謂,D.換一個人。

這樣的您的用戶一定不會讓自己受苦的。

五、巧用方法,決勝問卷

大家可以看看知名的《蓋洛普Q12測評法》的問題設計,就使用了問題包裝、激發(fā)理性、利益掛鉤的方法。

希望大家能通過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獲得到用戶最接近真實的想法。

 

作者:唐濤,公眾號:濤哥說。十年產(chǎn)品管理經(jīng)驗,企業(yè)大學培訓師。

本文由 @唐濤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 Pexels ,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干貨,好文

    來自遼寧 回復
  2. 調(diào)查問卷個人認為是比較差的一種挖掘需求方法。不推薦使用

    來自浙江 回復
    1. 這就像習武之人,十八般兵器,只有適合的,沒有好壞之分,用的好天下無敵,用的不好容易傷到自己。

      來自遼寧 回復
    2. 哈哈哈,這話暗藏玄機

      來自山東 回復
    3. 用于驗證需求,還不錯的

      回復
  3. 好文!

    回復
  4. 沙發(fā)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