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場景下的產(chǎn)品價值探索

lei
0 評論 9623 瀏覽 38 收藏 11 分鐘

前兩年許多傳統(tǒng)行業(yè)的人都說要來搞一搞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線下行業(yè)活動經(jīng)常碰到這樣的項目,項目介紹到最后,講演者都會來一個舒緩的微笑,我們要做的是一個有情懷的產(chǎn)品。

喬布斯的導師馬庫拉曾給蘋果定的第一原則是,產(chǎn)品要與用戶有共鳴。反復讀了好幾遍,讀到的只是情感與價值。情懷,沒看到。

好的產(chǎn)品是怎樣讓用戶產(chǎn)生共鳴的呢?網(wǎng)上有人說,要讓用戶爽。爽是什么,不知道?我倒是體驗過很多的不爽。奇怪的就是同樣的產(chǎn)品,可能你所處環(huán)境不一樣,你的感受會發(fā)生變化。對這種變化的察覺,促進了我對用戶目標行為的思考。用戶在不同場地環(huán)境,心境是不同的,行為會發(fā)生變化,做產(chǎn)品的是必須要考慮這個的。行業(yè)的人管它叫用戶場景。變化的過程是怎樣的呢?那生活中有哪些典型大場景呢,怎么做好應對辦法呢?

支付寶付款

中午,在快餐店排隊吃飯,終于等到我。”用支付寶?!蔽艺f。

“掃這個二維碼。”收銀員說。掃完后顯示一串地址。該死,明明是支付寶,我拿起微信來掃了,這已經(jīng)不知道是第幾次了。

我趕緊調(diào)出桌面,找「支付寶」。聽到后面的人開始嘀咕了?;藥紫缕粒€算是很快地找到了。點了掃一掃,輸完密碼,匆匆地付了款,時間雖不長,但感覺整個過程不輕松。這讓我不爽。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要是朋友讓我轉(zhuǎn)他支付寶,一樣的過程,我不覺得有啥。

發(fā)現(xiàn)掃一掃界面右上角有個紅角。我點了進去,多了個功能,添加掃一掃到桌面。我點了下,桌面多了個圖標,然后把它拖到 Dock 欄。

下午去便利店買東西用支付寶付款,直接點擊圖標,一步就能掃了。挺方便的,嗯,下次還使用支付寶。不知道啥時候微信也搞個這樣的功能。

站在商家角度,付款這件事當然可以做得更優(yōu)雅。給個二維碼,不管支付寶微信都能付?;蛘呒觽€掃描槍,支付寶,微信碼都能掃。上個月,一大學同學打電話專門問我這事,好不好做。我當時說,能做,不知道有人愿意做沒。沒想到這個月,就已經(jīng)體驗了。有痛點,就有機會,有人嘗試去解決,解決問題就有價值。在用戶場景下談痛點是具體的,有意義的。

白領們的生活

二三城市的年輕人都知道一線城市壓力大,卻以為生活豐富。其實不然,工作兩點一線,吃喝拉撒沒什么區(qū)別。不過有點特別,除了睡覺,他們衣穿住行,吃喝玩樂都是同網(wǎng)絡連起來的。

查了好久,沒找到相關(guān)城市生活時間分配。只能選取了周邊幾個朋友的例子,做了個典型的工作日生活時間線。

目的不在于研究一線城市生活時間分配情況,而是提供個典型的生活模型,了解白領的生活工作生活的場景有哪些,在不同場景下,環(huán)境,心境,都有哪些變化,他們的行為是怎樣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辦公室

辦公室相比其它地方,比較嚴肅。工作時間用戶使用手機較少,上網(wǎng)的活動基本以電腦為主,查詢資料,與同事進行QQ溝通。如果是與工作無關(guān)的上網(wǎng),會采用避嫌的模式,短時間使用手機迅速地完成某一任務。中午非工作的時間,大家就比較隨意。時間不長,一般也就是吃完飯快到下午 1 點準備要睡覺的時間,20分鐘的樣子。周圍的人都無心聊天,基本上都是玩手機,在午休前爭取享受一會兒輕松,看看笑話,視頻等等。

地鐵or公交上

典型的大片的碎片化時間。深圳的上下班的單程平均通勤時間為40分鐘。不管地鐵再擠,總有人能一手拿手機,一手抓著扶欄。這里就對應用的單手操作提出了要求。看的內(nèi)容是五花八門,女的偏好看視頻,玩游戲男的看各種新聞。微信,刷朋友圈,QQ聊天一直都很多。

上班的時候,人多車擠,都是趕著一個時間點上班。絕大部分人晚上睡覺都比較晚,為了睡一會兒,都是匆匆地趕著去公司,狀態(tài)比較疲憊。不論是公交還是地鐵,都是擠得要命,都是人貼著人。盡管這樣,有一小半的人上車之后立馬開啟睡覺模式,站著也不影響。玩手機的人仍然很多,都是純粹地消磨時間,漫無目的,這樣不至于太無聊?;臼且韵卜潘蔀橹鳎匆曨l,玩游戲,刷朋友圈。

下班就不一樣,心境要放松些,精神狀態(tài)也好。各個公司下班的時間并不一致,車上環(huán)境比上班時要好很多。用戶使用手機的目的性較強,明確清晰,通常為完成某一任務。不同人打開應用的差異性大,看視頻,看資訊,看書學習,刷朋友圈等等。

等待

等待的時間場景太多:吃飯排隊等,辦事排隊等,坐電梯還是等。時間不長,1-10分鐘。對用戶來說,這樣的時間碎片最無聊,往往不知道干嘛。你得一邊玩著,還得一邊注意著電梯是不是來了,隊排到哪兒了。時間短,不知道要等多久,做不了任務式的事情,你得邊玩著手機,邊顧著其它事情。純碎是為了不顯得無聊而打發(fā)時間。這種場景下適合做無腦刷,刷朋友圈,刷資訊。

走路

就大城市白領來說,路上的時間,基本就是從家里到公司除了通勤工具之外需要走的時間了。一般在20分鐘左右。雖然是走路,用手機的人也不少。一般有三種類型,一類是在聊天,一類是在玩游戲,還有就是聽音樂的。前兩者關(guān)聯(lián)性比較強,用戶多是在車上正進行著上面活動,下車之后仍然延續(xù)著。

家里

雖然下班之后的時候較長,除去吃飯,健身,家務等活動,剩下的能自由支配時間,并沒想像的多,給到上網(wǎng)的時間也就在 2 -3 個小時左右,也是一天時最大的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塊。不同于其它地方,家里網(wǎng)絡有WiFi,休息環(huán)境較理想化。用戶有充足的時間和舒適的環(huán)境,計劃和安排上網(wǎng)來干什么。用戶以娛樂和學習為主。PC終端,手機終端都開始活躍了。如果用戶做的任務是偏辦公類,往往會選擇使用PC。非辦公類的的話,不想開電腦,就是手機和平板了。這個時間比較活躍的應用類型有視頻類,教育類等。

床上

大部分人都有睡前在床上看下手機的習慣,這個時間也就在 10 – 30 分鐘之間。準備睡覺了,都希望心境能靜下來,用戶會打開有利于放松的應用,所以會偏好那些輕任務式的產(chǎn)品。比如看下笑話,聽首音樂幫助睡眠,或者再最后刷下朋友圈。

總結(jié)

上面所列的場景是比較粗糙的,讓大家了解用戶整體的工作或生活的場景畫譜大體是什么樣,給個思考的角度。在操作上,并無太大意義。要想運用場景分析,需要花費心思,深入到自己的用戶群體的生活場景,就像上面支付寶付款樣,然后體會其中的感受。如果你做C端用戶的產(chǎn)品,你更得自己在上面的場景中去多使用產(chǎn)品,或觀察其它人的行為,行為目標,來體會用戶在不同場景下,面對不同環(huán)境,帶著不同心境,用戶的最終行為以及他的期望是什么樣的?在一個具體的場景中,他所遇到的痛點是什么,如何去為他解決?

不得不承認的是,微信幾乎滲透生活的各個場景,隨著微信的進一步開放,必然會進一步壓縮其它應用的生存空間和碎片化時間。有一個思考,橫看你所熟悉的行業(yè),當下還有哪些場景是互聯(lián)網(wǎng)沒有滲透的,或者說可以用更好的方法解決的?是否存在市場機會呢?

 

作者:lei,公眾號:monster_talks。

本文由 @lei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guān)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