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產(chǎn)品核心需求(三):場景化高實在是高
編輯導語:場景化思維,是一種從用戶的實際使用角度去出發(fā),將各種場景元素綜合起來的一種思維方式。在產(chǎn)品工作中,學會觀察和思考場景化,不僅可以讓大家快速準確的定位到問題,還可以通過問題本身去思考更優(yōu)化的解決方案。
在進入到場景化前,先講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阿姨去買水果。
老板看到就問:阿姨,你想買點啥水果?我這兒啥水果都有。
阿姨說:我想買點李子,老板馬上應聲說:你可來對對方了,我這李子又大又甜。
阿姨看了看確實很大,然后嘗了一口,確實很甜。不過,阿姨沒有買,走了。
看上去這個阿姨貌似有些不近人情,看也看了,嘗也嘗了,而且還覺得甜,但竟然沒有買。別急,繼續(xù)看。
阿姨繼續(xù)走到下一個水果攤,老板看到有客人來,馬上招呼:阿姨,你要來點什么水果?
阿姨說:李子。
老板馬上說:我這兒可各種各樣的李子,酸的甜的大的小的,你想要哪種?
阿姨說:給我來點酸的。
老板說:沒問題,這堆是比較酸的,我給你嘗嘗。
阿姨嘗了下,確實挺酸的,就買了一斤。
看到這兒,一定覺得這個阿姨還挺奇怪的。甜的不買,偏偏要買酸的。別急,再繼續(xù)看。
此時,旁邊水果店的老板看阿姨走了過來,馬上湊過去問阿姨:阿姨,別人買水果都是買又大又甜的,你怎么專買酸的?
阿姨說:這不是我兒媳婦懷孕了嗎?想吃酸的。
老板馬上說:那恭喜你了,酸兒辣妮,阿姨,你兒媳婦可真有福氣,有你這么一個好婆婆。
阿姨連忙說道:這都是應該的,兒媳婦才辛苦呢。
老板接著問道:那阿姨你知道現(xiàn)在兒媳婦最需要什么營養(yǎng)嗎?
阿姨搖搖頭說:唉,我是老傳統(tǒng),具體什么營養(yǎng)我還真不清楚。
老板說:其實孕婦得多補充些維生素,這維生素還給補充給肚里的胎兒。所以,你光吃酸的是不夠的。
阿姨趕緊問道:那有什么是補維生素的?
老板:你看這個,是獼猴桃,水果中它富含維生素,你可以買些試試。
阿姨說:那我先買兩斤試試。
老板說:沒問題,我先給你稱上兩斤。另外,阿姨,我天天在這兒擺攤,進的水果都是最新鮮的。你以后在這兒買水果,保準沒錯。另外,下次來給你打9折優(yōu)惠。
最終,阿姨在這家店鋪買了2斤獼猴桃,并成為了這家店忠實的粉絲。
這個故事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但背后卻隱藏著一個道理:如果沒有深入到具體的場景中,就不存在真實的需求。買水果這個就是很簡單的例子,作為一個下沉市場的老人來說,多半是沒有吃水果的習慣的。
在這種情況下,購買水果本身就是一件必然發(fā)生在特定場景下的事情。是家人來了客人?還是家里有孫子孫女?抑或是上述的兒媳婦懷孕了想吃些酸的?這都是需要第一時間去判定的事情。判定清楚了,才能夠?qū)ΠY下藥。
那么,如何才能針對產(chǎn)品做具體化的場景搭建呢?其實最核心的就是搭建目標用戶的故事。通過故事這一更容易理解且更形象化的事情,來挖掘其中的核心需求。
如何搭建目標用戶的故事呢?很簡單,如下圖所示,就是核心的6個關(guān)鍵詞:人—目標—具體的事情—抵制—反抗—后果。
- 人:就是指什么樣的人,就是書中一直提到的目標用戶;
- 目標:就是指他具體會有什么樣的核心訴求;
- 具體的事情:是指為了達到這個核心訴求他會做什么具體的事情;
- 抵制:是指有什么人在抵制他這么做;
- 反抗:則是指基于抵制他又會做出怎樣的抗爭;
- 后果:則指最終的結(jié)果是怎樣的。
基于上述所說,舉一個例子:
- 人:什么樣的人呢?是一個準備考MBA的上班族,現(xiàn)階段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養(yǎng)成學習英語的好習慣,想要通過某種方式先達到學習英語的好習慣。
- 目標:他有怎樣的目標呢?最終的目標當然是考上MBA,那階段性的目標是希望自己能夠養(yǎng)成學習英語的好習慣。
- 具體的事情:為此他要做哪些事情呢?他想堅持每天能夠?qū)W習30分鐘以上的英語。
- 抵制:誰會抵制他呢?最大的抵制對象其實就是自己,一方面自己很忙,沒有時間去學習;另一方面也是最核心的其實是自己太懶。
- 反抗:那么有哪些抗爭的方法呢?他花錢報名了流利說的課,一方面確實花了一筆錢,為了讓錢花得更值也得努力的堅持著去學習一下;其次流利說本身建立了大小班的機制,通過大小班的管理進行評比打卡互幫互助,可以讓自己在快要放棄的那一瞬間接受到來自其他學員的刺激;還有就是達到一定的目標后,會有及時的獎勵可以領(lǐng)取。
- 后果:后果呢?最終堅持了一年的時間每天都學習至少30分鐘的英語,并養(yǎng)成了學習英語的好習慣,最終也如愿的考上了MBA。
場景可以讓產(chǎn)品經(jīng)理快速而準確的定位到問題所在,通過問題本身去思考更優(yōu)的解決方案。
因此,產(chǎn)品經(jīng)理要學會場景化的去思考。不僅如此,當產(chǎn)品經(jīng)理擬定一個場景化的故事后,最好把這個場景化的故事演繹出來,在演繹的過程中一方面加強對于故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夠更深的體驗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潛在的解決方案有哪些。
比如下面這條場景化的故事,作為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你就可以將自己代入到這個故事里并進行一場全身心的演繹。演繹之后,你會有怎樣的感觸呢?
女士A正在哄懷中嚎啕大哭的孩子,可這孩子天生就是個愛哭鬼,不管怎么哄完全都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她看了看時間已經(jīng)快晚上10點了,忍不住給老公打了個電話:“你什么時候回來?”
老公把她電話掛斷了,后來發(fā)微信說:“還在開會?!?/p>
她一把把手機扔到沙發(fā)上。
閨蜜B給女士A打電話:“我正在你家附近的商場逛街,要不要一起下來喝杯茶?!?/p>
女士A說在帶孩子,拒絕了閨蜜的好意。
女士A掛斷電話想起了還沒有孩子時和閨蜜B一起逛商場的情形,忍不住淚流滿面。
#相關(guān)閱讀#
如何抓住產(chǎn)品核心需求(二):用戶調(diào)研不能少
#專欄作家#
楊俊,公眾號:最污運營(ID:zuiwuyunying ),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專欄作家,書籍《產(chǎn)品經(jīng)理進階之路》作者。原騰訊、新浪產(chǎn)品/運營經(jīng)理,超過10年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運營經(jīng)驗。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