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筆試題回顧及個人答案參考
本文作者回顧了今日頭條的筆試題,并附上了自己的答案,來供大家參考。
一、題目
- 請詳細補充你高考的分數(shù),大學成績排名(名次/學院總人數(shù)),研究生成績排名(名次/學院總人數(shù)),我們了解這個信息僅僅作為參考,請客觀填寫。
- 假如你是微信的產品經理,請具體說出一個你認為微信應該優(yōu)化的功能,原因是什么?你又會怎么優(yōu)化?你認為為什么微信沒有優(yōu)化你提議的這個功能?
- 今日頭條 APP 中同一篇文章,有讀者喜歡也有讀者不喜歡,那如何評估一篇文章的好壞呢?請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加以分析。
- 設計一款產品或者功能,來解決一個你遇到或者知道的效率問題,你最想做什么?并解釋它為什么是同類產品中最優(yōu)秀的?
- 你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請詳細說明,比如讀書、上課或其他,最好是比多數(shù)人做的更好的方面。
- (可選)請詳細描述一項你在學校做過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具體描述這個事情的發(fā)生的背景、你的角色、思考過程、行動以及結果,如果你認為所發(fā)生的事情都不足以讓你有成就感,那么沒關系,本題可以不答。
- (可選)如果在你的學習或者實習過程中,有能直觀展示你產品能力的作品,不管是什么,歡迎貼在這里讓我們更了解你,如果沒有相關資料,本題可以不答。
二、當時的答案
1.略
2.答:
我認為微信應該優(yōu)化的功能:在朋友圈已有的“設置查看范圍(3天、半年、全部)”的功能上增加對不同的好友可設置不同的查看范圍。
原因:
首先微信的產品定位是基于熟人社交的,微信用戶的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4歲以下(大約24%),25~30(大約27%)。
隨著年齡增長社交圈子不斷擴大,微信好友已經從之前的家人、同學、親密好友逐漸擴張為同事、各種社交場合的朋友甚至是微商,好友的親密度和關系逐漸被稀釋,所以需要對朋友圈進行權限管理,從陌生人是否可查看你的朋友圈、雙向選擇屏蔽朋友圈、關閉朋友圈、設置朋友圈查看范圍(3天、半年、全部),可以看出朋友圈的控制粒度越來越精細。
目前設置朋友圈查看范圍(3天、半年、全部)的功能是全量范圍內的,是針對所有好友的,但是對于不同的好友類型,比如家人、親密好友、同學或者同事、微商這些類型的好友朋友圈的查看權限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對于家人親密好友這類型的好友,用戶希望實時可展示自己的朋友圈,促進交流;對于微商、其他社交圈的好友不希望這類用戶過多的關注自己之前的動態(tài),所以僅展示半年即可。
優(yōu)化方案:
在選擇設置朋友圈查看范圍(3天、半年、全部)是可配合標簽對用戶對相應的分類,不同類型的用戶查看的權限不同。
微信沒有優(yōu)化的原因:
- 微信目前已有“標簽”的功能,可以實現(xiàn)好友分類,發(fā)朋友圈時可以通過標簽來設置此條朋友圈可查看的好友范圍,再在設置朋友圈查看范圍(3天、半年、全部)功能增加區(qū)分好友的功能,和微信簡約至上的產品理念不符。
- 如果增加了這個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自己可查看到的朋友圈范圍推斷彼此之間的親密程度,會影響到好友之間的關系。微信作為即時通訊的APP,為用戶提供交流的方式和平臺,但是不能從產品的角度影響到用戶的社交關系。
- 朋友圈就是用來發(fā)的,產品的設計更是鼓勵用戶發(fā)朋友圈,包括發(fā)布朋友圈點擊是發(fā)圖片類的,長按是發(fā)文字類的,可以看出,產品想要幫助用戶以一種更方便,門檻低的方式分享生活日常。所以如果在發(fā)朋友圈時還要設置一堆的權限,無疑增加了發(fā)布朋友圈的門檻,顯然不符合產品理念。
3.答:
因為題中提到同一篇文章,有讀者喜歡也有讀者不喜歡,這里可以區(qū)分出兩種角度:一種是從文章的角度,一種是從讀者的角度,來評判文章的好壞:
(1)從文章的角度
- 從內容上來看,文章是否出現(xiàn)標題黨、文不對題、言語過激或語言使用不雅的情況;
- 從用戶行為上來看,讀者對這篇文章的 點擊率、瀏覽時長、評論數(shù)、點贊數(shù)、收藏數(shù)、轉發(fā)數(shù)、不感興趣等行為。
(2)從用戶的角度
首先是算法推送是否準確,推送的文章是否是用戶喜歡的類型,可以從上面提到的用戶行為數(shù)據(jù)分析判斷出來;
用戶對文章重復的容忍度,舉例:比如最近上映的《復仇者聯(lián)盟3》獲得大量的關注,在關注的用戶里面最起碼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狂熱粉、死忠粉,一類是僅僅關注一下最近的熱門事件的用戶。
在電影上映并處于熱潮期,兩類用戶會關注搜索相關的內容,如果APP根據(jù)用戶的搜索推薦和電影相關的文章,在看了大量的和電影有關的文章之后,這兩類用戶對于此類文章是有不同的反應的,狂熱粉、死忠粉這類用戶,對于和電影相關的文章可能每天都會看,對文章重復性的容忍度非常高,但是對于普通的用戶來說,再次推送和電影相關的文章對于他們來說就是重復。
所以我建議在對文章和用戶打標簽的前提下,還可以對用戶標簽做熱力值分析,熱力值越高代表該用戶是此類標簽的狂熱粉,可以大量推送相關文章。
4.答
我目前用的效率工具是todoist 和 手寫的趁早。todoist可以提前規(guī)劃之后的學習工作內容,但是在我使用過程中我認為還缺少兩個功能:
(1)對計劃做時間段的限制和開始提醒
第5題我提到在考研復習時,我會計劃好每天那個時間段復習哪門功課,看哪些知識點并且按時完成。但是在工作中的場景和考研時的場景完全不同,工作的時間無法完全由自己安排,同時會處理很多雜亂、臨時的事情,導致已做好的工作計劃在晚上盤點時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做。
所以我想要設計一個可以提醒任務開始的功能,幫助用戶在時間段無法明確分割的時候做任務提醒,用戶可以選擇立馬開始完成任務,也可以選擇推遲(定好下次開始任務的時間或者不選,系統(tǒng)根據(jù)固定時間進行推送,比如晚上7點將所有當天未完成的任務進行推送)。
番茄鐘APP有提醒的功能,但是番茄鐘只要以10分為一個時間段,對于大量的學習任務和工作顯然時間很短(雖然番茄鐘APP可以把多個時間段和并起來,但是操作相對比較麻煩)。
(2)任務盤點總結的功能
因為我個人很喜歡總結,把知識點或者在工作中的問題總結抽象,來提高工作的效率,但是todoist 目前的功能是把已完成的任務會清除掉,找不到之前的計劃。
所以希望可以在固定的時間點,比如晚上10點展示當天的所有計劃和任務,用戶以文字、語音、手寫、照片等方式對當天的學習工作做總結并保存,方便日后的盤點。
5.略
產品小白剛剛開始學習,歡迎大家點評指導。
本文由 @檸檬醬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第四題是不是有些答非所問了?題目問的是自己設計一款產品,你回答的是自己在用的產品。
一篇文章的好壞是針對不同的用戶群 。如何把真實的用戶群的圈出來也可以采用數(shù)據(jù)分類分析方法,以復仇者聯(lián)盟3為例 ,拉取所有點擊搜索和點擊的用戶數(shù)據(jù),以兩天為周期 看數(shù)據(jù)的演變,在兩天周期內把查看和沒有復仇3的文章的用戶分成庫,一個是在兩天內沒有查看文章的用戶,一個是查看過文章的用戶,把用戶群不斷的縮小,最后用數(shù)據(jù)的手段篩選出真是的用戶
朋友圈不是可以設置哪些人可見嗎?嗯?難道我用了假微信?
你是不是傻
過了么?有沒有參考標準
這是校招招聘?還是實習生招聘?
筆試過了嗎?我當時也做的這套題。
題目出的感覺還是有點水平的,對于你一個應屆生而言答成這樣還不錯,加油!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