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表達的秘訣:結構化思維

0 評論 10570 瀏覽 37 收藏 8 分鐘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將一個問題準確的表達出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問題表達清楚了,被提問者能夠快速的定位問題、思考問題并且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結構化思維的表達方式能提供很大的幫助。

一、什么是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Structured Thinking)是指在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時,以一定的范式、流程順序進行,首先以假設為先導,對問題進行正確的界定,假設并羅列問題構成的要素,其次對要素進行合理分類,排除非關鍵分類,對重點分類進行分析,尋找對策,制訂行動計劃。其是一種思維方式,同時也是一種管理方法[1]。

二、結構化思維的特征

1.?以假設為導向,嚴格的結構化

“以假設為導向”的思維方法是一種結果逆推的思考方式。具體包括:首先定義問題(或目標),列舉所有可能的答案(或道路),然后運用除法,找出相對最優(yōu)解(最近的道路)。

由于思考環(huán)境都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正向推進思維時會因思維過于發(fā)散而難有結果;而從結果逆推的思考方式可以一步步縮小選擇范圍,最終使我們的思考聚焦于那些最有利于達到目標的方面。

2. 以終為始,運用3P原理,強調全面系統快速解決問題

  • Purpose——目的,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應該考慮其本質,我們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產品的本質是滿足人們某項需求的載體,目的是要解決某一個社會問題。正所謂:路走對了,就不怕遠。意義目的明確之后,才能確保接下來做的事情不是在瞎忙活;
  • Principle——原則,我們在開展某些工作的時候,在明確目的之后我們還需要遵循這些工作開展的基本原則,根據這些原則選擇相應的流程和方法;
  • Process—— 流程,要實現最終的目標和結構,需要開展哪些工作?這些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和資源是什么?應該如何匹配時間和資源?確保工作有效控制。

三、如何運用結構化思維的去表達問題或觀點

很多情況下,大多數人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提問的方式是“我遇到了問題,怎么我這個報錯了等”直接對當前情況作出反應,然后巴拉巴拉說個不停,毫無先后層次順序。

即使說的都對,對方也會聽得一臉懵,如何避免這種表述呢?

舉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為什么賣菜的會順帶賣點水果而賣水果的就只賣水果呢?

第一種回答方式

因為水果在人們心中的定位是身體健康的副食品,蔬菜的定位是飲食材料,一家只賣水果,一家賣水果也順便買點蔬菜。

人們會傾向于去只賣水果的那家。因為只賣水果的店更符合水果店在人們心中的定位。

賣水果的收益會大于賣蔬菜的收益,所以賣水果的不care再賣蔬菜,而賣蔬菜的順帶賣點水果還可以提高利潤收益;賣蔬菜的店賣水果是增加客單價,賣水果的店賣蔬菜是降低了坪效。

蔬菜的保質期一般比較短,每天都需要去更新蔬菜,而水果的保質期一般會有2-3天,一個賣水果的3天采購一批貨物。如果順帶采購點蔬菜的話就不劃算,因為蔬菜第二天就爛了,如果沒有繼續(xù)去更新蔬菜的話,第三天就沒人來買了蔬菜了。

但是賣菜的就不一樣,每天去更新蔬菜,順便帶點水果放店里,沒賣完第二天接著賣,采購蔬菜的時候就不用再采購水果即可。

第二種回答方式

1)水果和蔬菜產品定位不同

因為水果在人們心中的定位是身體健康的副食品,蔬菜的定位是飲食材料。

一家只賣水果,一家賣水果也順便買點蔬菜。人們會傾向于去只賣水果的那家。因為只賣水果的店更符合水果店在人們心中的定位。

2)商品與消費人群匹配度不同

賣水果的收益會大于賣蔬菜的收益,所以賣水果的不care再賣蔬菜,而賣蔬菜的順帶賣點水果還可以提高利潤收益;賣蔬菜的店賣水果是增加客單價,賣水果的店賣蔬菜是降低了坪效。

3)商品周轉率的影響

蔬菜的保質期一般比較短,每天都需要去更新蔬菜,而水果的保質期一般會有2-3天,一個賣水果的3天采購一批貨物。如果順帶采購點蔬菜的話就不劃算,因為蔬菜第二天就爛了,如果沒有繼續(xù)去更新蔬菜的話,第三天就沒人來買了蔬菜了。

但是賣菜的就不一樣,每天去更新蔬菜,順便帶點水果放店里,沒賣完第二天接著賣,采購蔬菜的時候就不用再采購水果即可。

對比

對比兩種方式的回答,你會發(fā)現第二種回答方式雖然只是在每一段前面多了個小結標題并帶上了數字序號。

但是這種方式則更直觀了的表明了這個答案有三種解答,分別為1、2、3。

這種很常見的枚舉法就是結構化思維的體現(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本文只做三個解答例子,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閱相關資料)。

小結

本文簡單講解了結構化思維的原理以及一個簡單的應用例子。后續(xù)將會系統性的講解一下結構化思維在工作生活中各個場景的應用:如結構化口頭表達、如何更高效的寫作、如何學習結構化思維等。

參考文獻

[1] 邸正秀.JK活動與員工結構化思維的培養(yǎng)[J].梅山科技,2012(6)

 

本文由 @yiya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