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應該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其他都是虛設

5 評論 5786 瀏覽 14 收藏 16 分鐘

編輯導語:你今天所從事的工作,你真的了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工作?如何讓你的工作產(chǎn)出更多可用好用資源呢?本篇文章作者根據(jù)自身工作經(jīng)驗,對此展開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次想和大家聊聊關于工作的事情,本人目前純產(chǎn)品設計師,負責某大廠某一產(chǎn)品線的設計工作,具體是啥,很好懂,就是研究市場及競品、了解企業(yè)生命周期和需求痛點,最后做對應有用的產(chǎn)品設計。

工作,應該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其他都是虛設

當然了,如果有需要視覺支撐的話,我會直接讓視覺同學協(xié)助我搞定。

畢竟,這不是我的專長,在很多大廠企業(yè),確實都是這樣,每個人都需要把自己的長處展現(xiàn)出來,并當作個人人設與標簽凸顯出來,并為你的團隊持續(xù)供血。

如果說你想提升短板,對不起,你得自己默默升級打怪,團隊沒時間陪你試錯,因為“有成本”!

當然如果是你是一個努力的人,你主動和其他同學探討學習也是絕對沒問題的,誰都不可能將所有領域覆蓋并精通,所以,大家交流也是對技能的交換。

一、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工作

而這次分享的文章核心,我想談的是關于工作的問題,不管你是像我一樣的設計師,還是程序員,或者其他某行業(yè)成員,你今天所從事的工作,你真的了解么?

幾個問題問一下(自己做個判斷):

  1. 問題一:用精煉的話術闡述你目前的工作職責。
  2. 問題二:你所負責的業(yè)務如果讓你自己拿出來干,你懂所有流程么?
  3. 問題三:在你負責的業(yè)務里有什么是別人不可替代的?
  4. 問題四:你是否清楚你負責的產(chǎn)品當初創(chuàng)造的初衷?

工作,應該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其他都是虛設

以上這四個問題,可能你閱讀后會認為比較簡單,也可能已經(jīng)有一個基礎定位,但我希望你能給到一個具體答案時,我想多數(shù)人會有一種錯覺,就是一看就懂,一答就蒙。

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因為這些問題表象都和你工作有關聯(lián),就算我不問它依然存在。

但你為什么又回答不出來?因為你從未刨根問底的解決過。

那么回到標題核心,到底什么才是工作,其實就在這四個問題里,這里先不回答這四個問題,我先簡單用一句話說透工作本質。

所謂工作就是勞動者通過勞動將生產(chǎn)的資源轉換為生活資源以滿足人們生存和繼續(xù)進行社會發(fā)展的事業(yè)過程。

工作,應該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其他都是虛設

這里如果有人感覺繞口,我可以再簡單翻譯:你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了一種資源,當這種資源屬于人群需求時,他們就會為其買單,并用買來的資源繼續(xù)從事他們的發(fā)展和生活使用。

好吧,我想應該理解清楚了吧,那么問題也就解開了,什么才是工作?

你能創(chuàng)造有用資源并被他人使用的,才叫工作。

那么,什么不算工作?

你做出的東西如果被上級丟掉或者認為沒用,更或者你本著按需求完成的,但最后這個需求廢掉了,這也不是工作。

其實我知道,這會違背人多人的思維模式,因為這已經(jīng)觸碰到悖論學的東西。但我們不繼續(xù)深入研究悖論問題,只說工作的本質問題。

二、所有工作都應圍繞“第一原則”進行

前幾天我寫過一個比較小的短文,標題是:《關于“第一原則”的思考分享》,目前還在我的公眾號里,有興趣閱讀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公眾號:西瓜的設計。

工作,應該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其他都是虛設

為什么我當時要分享“第一原則”這個概念,因為這個原則能幫助我們解惑“為什么我解決的問題總不在點上?”的問題,第一原則屬于正向的思維邏輯,它追崇一切從問題根源出發(fā),并用發(fā)散性的思維直擊問題如何解決,通過這種思維邏輯,我們能夠實現(xiàn)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突破,因為一切基于本質推演出的表象有很多種。

如果你在平時工作中遇到以下幾個問題,說明你已經(jīng)缺乏“第一原則”的思維和意識,我建議你要加強這方面:

  1. 領導給的活兒我都按照做的,怎么提交又不對?
  2. 開會時明明都理解聽懂了需求,咋做完提交就又會偏差?
  3. 和客戶溝通,兩人說不到一起,客戶說的你聽不明白,你說的客戶覺得不符合他的邏輯?
  4. 做完的設計稿總是改來改去?
  5. 產(chǎn)品說什么,設計改什么,總被牽著鼻子走?

還有很多類似問題,我不一一舉例了,大家可以自己通過上述五個問題舉一反三。

其實再多問題,歸根結底就一個原因不會有二,那就是你根本沒有從根兒上找問題原因,而是只理解了問題表象,就去出結果了,最終導致根本打不到點兒上。

這是很多人的問題,包括我,也是這樣,高級一點的人,會套用一些所謂的設計模型、研究方式,外行人一眼看,感覺很高檔上,但如果我問你,最后他能解決什么問題,產(chǎn)出結果是啥,給我個實際的落地結果,你能回答么?

工作,應該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其他都是虛設

這里還需要了解一個原則,它適用于反向推導,名字叫“追本溯源”,“追本溯源”的本質思維屬于逆向,和“第一原則”正好相反,“追本溯源”是從表象出發(fā)回歸本質,而“第一原則”是正向思維,直接從問題出發(fā)。

那么到底哪個原則好用呢?各有所長,看出在什么場景下,我們舉兩個例子:

工作,應該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其他都是虛設

案例一:小組開會,PD目前沒有完整的PRD文檔,只有一個很簡單的想法,或者是從用戶那刨來的真需求,那么這就屬于問題本質,這個時候運用“第一原則”的發(fā)散思維,用多種可行方案進行解決即可,俗話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同樣道理,不管你用什么高端模型或者算法,你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就可以,這就是工作,因為他屬于有價值的資源創(chuàng)造,會被他人買單并再次運用到其他地方。

工作,應該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其他都是虛設

案例二:當你對接客戶時,常常交付了設計稿后,客戶不是很滿意,但作為客戶對設計并不了解,他多數(shù)只能看到實物才知道是否是自己想要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采用“追本溯源”的原則,對已有的結果進行倒敘排查,找出問題根源,然后再運用“第一原則”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發(fā)散思維進行提案。

所以,不管是哪個原則,場景不懂,設定方案也就變了。其歸根結底,任何工作最終遵循的,都應該是“第一原則”,因為它在物理學內被認定為“元知識”,也就是一切知識的起源,因為問題,所有有解。

三、遠離華而不實的工作結果

這個問題我一年前才發(fā)現(xiàn),因為前幾年對理論概念知識的崇尚,也是閱讀的書籍逐漸偏向概念思考性,導致自己對工作的產(chǎn)出也發(fā)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認為任何問題都應該被標準的學術或模式所覆蓋和套用,所以我會大量的翻閱和學習不同的“作戰(zhàn)方式”。

工作,應該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其他都是虛設

之前收藏過兩本經(jīng)典設計叢書,堪稱設計界的“雙刀”!

一本是藍色的,叫《通用設計法則》,另一本是橙色的,叫《通用設計方法》。

這兩本書是我好不容易才買到的二手書,是很早的第一版,目前線上賣的應該都是其他版本了,當然還是很貴,一本就要幾百元。

這兩本書里面所有內容講述的都是方法論,比如:調研用什么方法,怎么做,分析產(chǎn)品用什么方法,這么做,等等。其實更像是一本工具類書,它能幫你在不知道怎么解決的時候給你提供可行的方案。

但也正是這樣,我有點跑偏了,我懂得很多模型和算法,以及如何使用(套用)它們,聽起來并不錯,但直到我加入現(xiàn)在大廠才發(fā)現(xiàn),我之前做的已經(jīng)有些模型化了,這不能說不對,只能說我被一個看不見的知識圈套住了。

在之前做工作,我運用各種好看的模型和樣式進行包裝套用,得到了老板的賞識和認可,當時我認為我已經(jīng)比較不錯了。

但現(xiàn)在才知道,當初的不錯只是因為最后的工作沒有被數(shù)據(jù)化,沒有被資源化,所以不錯。

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目前的團隊所有的人做的東西,必須要落地,必須目的明確,問題明確,結論明確,同時你所產(chǎn)出的資源,要像一個成熟的齒輪一樣,給到業(yè)務方或其他同事時,能直接被他們安裝使用,而不是再次精細化和打磨。這就好比團隊的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機器,我們都在對自己的工作進行零件產(chǎn)出,當你生產(chǎn)出一個零件后,被別人拿去要能夠直接使用,而不是二次加工或再次溝通。

工作,應該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其他都是虛設

單獨的好看在大公司并沒有任何用,它們更強調如何能更快速解決問題,哪怕過程很簡單,但結論很實用,同樣可以。

但要有依據(jù)來源,同伴最討厭的就是我認為、我覺得、我感覺!

這比較符合我?guī)啄昵拔易x過的一本書,叫《簡法》,里面比較經(jīng)典的邏輯就是“如果一個答案和報告是一大堆文案和結論,那么它就是錯誤和失敗的”。

好的設計和結論一定是被普通人所使用的,和說明書沒關系。并且書中作者還提醒,如果你遇到那些海量文案,請謹慎對待,因為作者認為復雜的東西一定有陷阱或錯誤,比如:保險公司的保險單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四、改變自己,改變繁雜設計

目前做設計很久了,一直在不斷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如果說改變最明顯的莫過于思考問題的方式,思考問題角度不同,你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

工作我認為本身不單純?yōu)榱速嶅X,當然賺錢是前置條件,但工作如果能讓你提升,能讓你逐漸產(chǎn)出的資源更有用,更好用,我想這才是更大的價值。

工作,應該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其他都是虛設

我相信,有的工作本身確實很復雜,但結論并不復雜,可能只是一張紙,或者幾段話,或者一個表格就能表達明白。

如果你遇到了好用的產(chǎn)品,或看到通俗易懂的教學引導,或者看到了醒目的廣告牌,或者讀到了簡短的報告說明,那么你一定要深入思考一下,它的背后邏輯是有多復雜。

你所看到的所有極簡設計,背后一定是創(chuàng)造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試錯了很多次,正所謂:越簡單,越復雜。

希望今后你的工作能產(chǎn)出更多可用好用資源,被他人使用,而不被華麗的模型所蒙蔽雙眼。

#專欄作家#

西瓜的設計,公眾號:西瓜的設計,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專欄作家。主攻產(chǎn)品線上設計服務,同時擁有多年的設計教學經(jīng)驗,擅長通過產(chǎn)品背后的隱形模式,多角度分析短板與問題,并通過數(shù)據(jù)與市場競品結合,從而靈活運用,突破產(chǎn)品難關與瓶頸,最終快速完成全鏈路的產(chǎn)品設計。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還要更多的在工作中體現(xiàn)個人價值,不然人和機器有什么區(qū)別。

    來自湖北 回復
  2. 記得網(wǎng)飛的創(chuàng)始人說過,工作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創(chuàng)造些什么。

    來自四川 回復
  3. 這個標題就很有道理!直接表達了整篇文章的中心,贊 !

    來自江西 回復
  4. 什么才是真正的工作?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現(xiàn)在所做的工作真的都能算得上是工作嗎

    來自江西 回復
  5. 工作就是創(chuàng)造資源,然后置換成自己所需要的資源。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