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職場透明人,如何讓工作成果可視化?
本次直播我們邀請到騰訊高級產品@譚德恩老師,曾在順豐科技、魅族科技擔任產品經理、運營工作。在BI、用戶畫像等數據產品的建設上有較為豐富的經驗,擅長需求分析、數據產品設計建設以及項目管理。本文為直播內容整理,內容有刪改。
大家好,我是譚德恩,目前是騰訊的高級產品經理,之前在順豐科技、魅族科技擔任過產品經理和運營相關工作,比較擅長BI、用戶畫像等數據產品的建設。
首先分享個人成長,本人一開始畢業(yè)時在魅族做總經理助理,后來對產品經理感興趣,于是就轉做運營,因為當時的領導認為必須要先懂業(yè)務才能做產品,所以按照其要求,先轉做數據運營,然后再做數據產品經理。
上一次離職換工作時,所投簡歷基本必過,具體可以歸結為三個原因:
- 在工作中善于復盤,每做完一個項目后,都需要做復盤,并從復盤中學習和成長;
- 重視匯報,經常跟領導進行互動,讓其知道目前工作的進展以及思考;
- 注重在工作中的影響力,通過對產品做宣講等,擴大個人影響力。
本次分享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從“反饋”中汲取力量,才是有效的工作復盤;第二部分是讓工作成果更有價值,匯報中的成長型思維;第三部分是如何打破自己的短板詛咒,擴大自身影響力。
一、從“反饋”中汲取力量,什么才是有效的工作復盤
1. 復盤目的
復盤主要是為了學習,可以通過復盤總結經驗和教訓,并在過程中不斷迭代和成長,具體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忙碌不等于成長,有很多人每天除了睡覺和吃飯的時間外,都在忙于工作,但如果只是每天重復做一些事情,而沒有主動提升的時間,這種忙碌可以總結為是用戰(zhàn)術上的努力來掩蓋戰(zhàn)略上的懶惰,因為如果在過程中只是重復性工作,是沒有辦法得到成長的。
第二,從經歷中成長,有些人認為項目失敗即代表在項目中沒有成長,這種想法 是錯誤的,諸葛亮在兵法里寫過一句話:善敗者不亡,是指要懂得處理失敗,要懂得在失敗中尋找原因,并努力躲開,這就是一種復盤思維,如果太過順風順水,反而不利于成長。
第三,需要有自己的方法論,方法論一定不是從書上學來的,而是通過思考沉淀,然后結合書本上的知識和項目經驗總結出來的,才屬于自己的方法論。
2. 復盤步驟
復盤一共分為三個步驟:
- 記錄過程,無論做得好還是不好,以及別人是怎么做的?都需要把過程記錄下來;
- 分析結果,包括分析目標是否達到、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別人如何做得更好等,在過程中總結經驗;
- 改進行動,通過前面分析后,必然找到一些好和不好的點,需要不斷地調試并改進行為。
3. 復盤方法
PDCA循環(huán)是一個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四個模塊:
第一個是計劃,指在開始行動前,要明確目標和計劃。
第二個是執(zhí)行,是指需要具體運作,實現計劃中的內容。
第三個是檢查,是指在具體執(zhí)行后,需要總結結果,并明確結果,找出問題。
第四個是行動,即需要總結經驗和沉淀知識,把成功的經驗進行標準化,便于后續(xù)工作時遵循,并總結失敗教訓,避免下次踩坑,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就需要提給下一個PDCA去解決。
在循環(huán)中不斷定目標,然后不斷找到問題,并不斷解決問題,就好比做一個產品,需要不斷地迭代和優(yōu)化,令其變得越來越好。
PDCA一般會經歷4個階段、8個步驟,計劃階段會拆成4個步驟:找問題、找原因、找要因和定計劃;處理階段會分為總結經驗和提出新問題。
舉例:當初到騰訊后,出現一個比較糟糕的狀態(tài),即面臨項目延期和產品上線后出現較大偏差,當時就應用PDCA的方法進行復盤。
首先要明確目標,即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產品的某些功能,并完成產品的第一個迭代上線;然后是記錄過程,產品上線的過程包括多個方面,比如溝通方面、執(zhí)行層面、結果交付、項目管理以及產品設計等,都需要記錄下來,以便進行分析。
接著是分析結果,包括目標達成、做得好或不好的方面、原因和其他團隊是怎么做的?并對結果進行一系列的分析;最后是總結經驗,需要到過程中的各個模塊總結出經驗。
比如在產品設計上,針對新團隊的工作風格和之前所在團隊不一樣,所以需要在產品設計上做得更細更明確些,能夠讓研發(fā)更理解需求等,最終通過復盤,發(fā)現整個項目中最大的問題,并因此總結出一篇敏捷項目管理的方法論。
復盤很容易做到,但養(yǎng)成定期計劃復盤總結的習慣是最為困難的,在此分享一個行為設計方法–福格行為模型。福格行為模型的公式是B=MAP,B是指行為,M是指動機,A是指能力,P是指提示,上圖所示坐標軸,即是符合行為模型的一個可視化展現。
橫坐標是能力,能力越大越容易做到;縱坐標是動機,動機越高能力越大;同時伴隨著提示信息,落在上圖坐標軸中的綠色激活線上部時,行為就更容易發(fā)生;如果能力越低,動機越低,這時的行為就會發(fā)生在激活線下部,這個時候的行為是很難發(fā)生的,而復盤屬于一個普通行為,只能發(fā)生在激活線上部。
基于福格行為模型可知,調整行為有四個原則:
- 動機越強,行為就越有可能做到;
- 行為越容易,越有可能成為習慣;
- 動機和能力要像隊友一樣密切配合;
- 沒有提示,任何行為都不會發(fā)生。
按照以上原則,解決行為問題分為3個步驟:
- 檢查有沒有行為提示?
- 檢查有沒有行為能力?
- 檢查有沒有行為動機?
最后,基于福格行為模型,可以為復盤進行行為設計:
第一個要明確動機。動機一定是來自于底層需求和未來的恐懼,比如鍛煉身體是因為恐懼生老病死;努力工作是恐懼沒有錢而不被社會尊重和沒有社會地位,找到恐懼點,就是最大的一個動機;
第二個是拆分行為。以復盤為例,復盤是一個很宏大、沒有具象化和被量化的一個詞,寫十個字或一萬個字都可以稱為復盤,有很多人認為寫一萬個字才是真正的復盤,才是能力的展現。
但這個行為是完不成的,當大腦聽到一個完不成的事情時,就會變得非常痛苦并沒有辦法堅持,所以需要把行為拆得足夠小,才能完成。比如把鍛煉身體最開始的行為拆到每天做一個俯臥撐,慢慢就會形成一種習慣,所以需要把行為拆得足夠細,直到容易開始為止。
第三個是設置行為錨點,即在生活中有個固定行程。當行程開始時,就要開始做一件事情,為了記住這個習慣,在立刻開始時需要進行慶祝讓大腦產生一個正反饋。比如每天早上打開電腦復盤,當寫完500字的復盤思考和當日待辦事項時,就可以進行慶祝,讓大腦產生一個正反饋。
二、讓工作成果更有價值,匯報中的成長型思維
1. 匯報的重要性
美國作家馬克·麥考梅克在《哈佛學不到》中曾寫過:誰經常向我匯報工作,誰就在努力工作,相反誰經常不匯報工作,誰就沒有努力工作。這也許不公正,但是老板又能根據什么別的情況來判斷你是否在努力工作?
因為老板不會時時刻刻坐在身邊,去關注你做什么樣的事情,所以只能通過匯報,讓老板了解工作、想法、工作完成進度等。
2. 如何匯報?
匯報主要分為三個模塊:一是匯報前的準備;二是匯報中的產品化、結構化思維;三是匯報后的復盤。
首先要明確匯報的目的主要包括三個:第一個是知會,讓領導知道進度和困難;第二個是讓領導做決定;第三個是需要協(xié)調資源,也需向領導匯報。比如做一個項目,但是資源不夠需要延期和協(xié)調資源,就需要向領導匯報;最終要保證工作進行中沒有出現偏差,讓上級及時了解計劃結果和問題。
還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工作匯報機制,清楚什么時候需要匯報?匯報內容是什么?主動匯報的時間點主要有五個:第一是完成工作時;第二是工作進行時;第三是工作將會產生拖延時;第四是工作出問題時;第五是工作順利時。需要主動匯報的內容也主要有五個:工作進度、需求、業(yè)績、意外和困難、建議和規(guī)劃。
3. 匯報前準備
4. 匯報步驟和產品思維
三、如何打破自己的短板詛咒,擴大自身影響力?
在接下來的部分,譚德恩老師為我們詳細講解了匯報前準備、匯報步驟、產品思維和如何打破自己的短板詛咒,擴大自身影響力。
囿于篇幅有限,想要觀看完整視頻的朋友可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會員學習顧問@betty老師的微信,并備注“譚德恩”,即可獲得觀看鏈接。
四、五月直播回顧
本次會員直播課程,譚德恩老師為大家詳細講解了該如何不做職場透明人,讓工作成果可視化,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獲~
每周三/四晚上8點,起點課堂會員平臺都會邀請一線的互聯網產品、運營實戰(zhàn)派專家,與大家分享最新的產品行業(yè)動態(tài)、運營玩法和干貨知識。
每個月的會員直播都有月度主題,每周直播圍繞月度主題展開。五月主題如下: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